明成祖朱棣上位以后,他如何对待朱标这一脉的皇子皇孙?

  本来朱标没有做过一天皇帝,但他好歹做了几十年太子,而且老朱最初也把他当作唯一的储君,加之他做了几年皇帝,所以这篇还是来介绍下他的们。朱标虽然没坐上皇位,但是早期他的们生活并没有受到影响。老与皇位无缘,但兄弟朱允炆是皇帝,作为皇帝的兄弟,子自然是差不了。可是朱允炆在皇位上没折腾几年,就被四叔赶了下来,他自己倒是省事了,可害苦了他的这帮兄弟。

  明成祖朱棣上位后,对朱标一脉的皇子皇孙是严加看管。因此,朱标的们一个也没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长子朱雄英(1374-1382年)

  生母是孝康皇后常氏,常遇春的外孙,朱标的嫡长子,建文帝的异母兄。

  8岁早夭,生前还没来得及册封,死后追封虞王,谥号“怀”,因此称“虞怀王”。他要是能活到成年,肯定没有建文帝什么事,或许也就没有后来的“靖难之役”了,但历史从来没有如果。

  建文帝朱允炆(1377-?)

  大明第二任皇帝,朱标的次子,生母是朱标的侧室吕氏。

  朱允炆天资仁厚,亲贤好学,但为人软弱。继位后重用一帮书生,在这帮书生的怂恿下迫不及待地削藩,最终因为昏招频出而败给了四叔朱棣,不仅丢了皇位,还把自己给弄丢了。

image.png

  由此看来,古语“书生纸上谈兵,是要误国失天下”有一定的道理。他的失踪不仅让朱棣一辈子寝食难安,也给后世史学家造成了烦。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为了找他耗尽一生心血,但都是徒劳无功,朱允炆堪称“躲猫猫游戏”当之无愧的祖师。

  他的失败不仅让兄弟们落得了凄凉下场,还造成太子一脉从此没落。要是让明太祖知道自己看重的皇太孙如此不争气,估计还得气死一回。

  三子朱允熥(1378-1417年)

  朱标的嫡次子,虞怀王朱雄英的同母弟。

  公元1399年封吴王,建藩杭州。但他还没来得及就藩,四叔朱棣就发起了“靖难之役”。

  1402年,朱棣靖难成功,坐上了皇位。降封朱允熥为广泽王,移居漳州。即使如此,朱棣对侄子们还是不放心,于同年九月将他召回京城,废为庶人,从此囚禁在凤阳的高墙之内。

  1417年,谷王朱橞借称蜀王的朱悦燇就是建文帝,意图谋反。蜀王怕连累自己,告发了和弟弟朱橞。

  最终蜀王倒是没收到牵连,但朱允熥却在这年无疾暴亡。

  据后世史学家分析,朱允熥身份特殊,是常遇春的外孙,与淮西勋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向来被朱棣所忌惮。谷王朱橞借用朱悦燇的身份造谣生事,让朱棣再一次感到不安,于是派人将朱允熥提前“安排”了。

  朱允熥死后,他的子嗣也没能终,不仅被废为庶人还被历代皇帝严加监视。到英宗时期,这一脉已经无从考证。

  南明弘光元年,朱由崧恢复了朱允熥的吴王封号,谥号为悼王;南明绍武帝朱聿鐭又为他上谥号哀王。

  四子朱允熞(1385-1414年)

  生母是吕氏,建文的同母弟。建文元年封衡王,未就藩。

  成祖朱棣上位后,降封他为怀恩王,移居建昌。同年九月,与三哥一起被召回京城,废为庶人。从此和三哥朱允熥一起在凤阳高墙内天天看、起落,直到1414年病逝。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追封其为鲁王,上谥号“愍、悼”。

  五子朱允熙(1391-1406年)

  建文帝同母弟,1399年封徐王,未就藩。

  1402年,成祖朱棣降封他为敷惠王,和母亲吕氏一起住在太子朱标的陵墓。1404年,朱棣改封他为瓯宁王。1406年,与生母吕氏一同死在府邸的大火中,年仅16岁。死后成祖为他上谥号“哀简”,他是建文帝过世最年轻的兄弟,也是唯一一个在永乐朝获得谥号的皇子。

  其实朱标还有一个小老六,但因为早夭无名无爵无谥号,今天已经无法考证。

  曾经备受恩宠的太子一脉,因为建文帝的失败而迅速没落。大明王朝的皇位传承从这里开始转到了四子朱棣一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