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六小国指的是什么国家?它们是如何灭亡的?
大家好,说起战国六小国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从春秋过渡到战国,周朝境内各个诸侯国经过长年征战,数目大量减少,除了大家熟悉的七雄以外,小国基本只能在夹缝中生存,祈求不被吞并。关于战国七雄的故事,相信大家应该已经听过很多了,那今天就来讲讲战国时期的“六小国”,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看看他们的结局到底如何。其中越国、宋国的鼎盛期也很强大,但维持的时间不够,遗憾没能成为七雄。
越国
作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越国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其势力范围一度北达齐鲁,东濒东海,西达今皖淮、赣鄱,雄踞东南。除了战国七雄之外,越国的存在感还是较大的,且存在时间也较长。
勾践之后,越国发生了“越人三弑其君”事件,之后又发生了“诸咎之乱”,此后宫廷中不断上演弑君弑父的悲剧,越国贵族间的互相残,造成越国政局混乱、动荡、经济,越王勾践开创的霸业至此走向衰落。
周慎靓王九年(前306年),越王无疆也效仿列国征发中原,率领北上伐齐,被齐威王派使者一番劝说后掉头跑去攻打楚国,结果中了埋伏,兵败身亡,而越国也因此分崩离析,各族子弟们竞争权位,纷纷建国。越国至此灭亡,东越、闽越则为其后人所建。
巴国
巴国在春秋末、战国初从汉水流域进入长江上游地区,开始与蜀国为邻,此后在长江和嘉陵江一线建立了五座都城,后由此引发“巴蜀世战争”。巴国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
战国中期以后,楚国开始向巴国大举进攻,巴国不敌之下从长江一线退守鱼复。此后,蜀国也向巴国发动进攻,夺取巴国部分土地。之后,在楚国的连续进攻之下,巴国三大盐泉全部丢失,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国力就此一蹶不振。
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冬,巴国和苴国联合,巴国欲灭充国。而蜀国和充国结盟,两国抵御巴国。巴国在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灭掉充国,但随即便被蜀国击败。苴国向秦国求救,秦国派司马错率领大军入川救助苴国,却就此趁机灭掉苴、蜀两国,巴国亦于同年被灭。
蜀国
战国时期的蜀国,正处在开明王朝时期,开明王朝从周惠王十一年(前666年)开始,治蜀国长达300余年,使得蜀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国势一度也极为强大。
中原战国时期,开明王传至第十明尚,迫于秦、巴、楚的压力,去掉了帝号,改称王。开明尚趁巴国攻打小国之时,派军攻灭了四川盆地北缘山区的平周等小国,并在此建立了“自治区”——苴国,作为蜀国的藩属国,专门负责治这一片区。
后来,末代蜀王逐渐腐化衰落。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趁着四川盆地内乱之际,秦国应苴国所请,入蜀地灭掉了巴、蜀等国。
宋国
宋国在进入战国之后,发生了戴氏(旁支)取宋事件,宋桓公被宋剔成君(宋戴公后裔)推翻,宋剔成君成为国君。
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戴偃称王,即宋康王。史称宋康王“行王政”,即实行改革,宋国遂强盛起来。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掉滕国,取其地。”号称“五千乘之劲宋”。受到齐、楚、魏大国的忌恨,乃与齐、魏为敌国。
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国趁机便联合楚国、魏国攻打宋国。宋国百姓四处逃散,城池没能守住,宋康王于是逃到倪侯的住所。齐军抓获并死宋康王,灭亡宋国,三同瓜分宋国的土地。
中山国
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领部落离开山区,开始向东部平原迁徙,在顾建立了新都,同时开始效仿各个诸侯,建立新的军事制度。然而武公之后的桓公由于年幼无知,导致国政荒废,最终被晋国攻陷,中山国退入太行山。
中山被灭后,桓公历经20余年的励精图治,最终于周安王二十二年(前380年)重新复兴,定都灵寿。复兴后的中山由于将赵国分为南北两部分,因而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曾于周安王二十五年(前377年)和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两次进攻中山国,但因中山国的抵抗并未成功。
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赵灭中山国,将王尚迁徙到肤施,中山国自春秋末期立国,经过350余年时间,宣告灭亡。
鲁国
鲁国从春秋末期开始陷入公卿争权的乱局之中,直到鲁穆公时期推行改革,任命博士公仪休为鲁相,这才逐渐从三桓手中收回政权,重新确立了公室的权威。而三桓之一的季氏则据其封邑费、卞,成为了费国。
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鲁景公卒,鲁平公即位,此时正是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之年。鲁顷公二年(前278年),秦国破楚国首都郢,楚顷王东迁至陈。顷公十九年(前261年),楚伐鲁取徐州。顷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后七年(前249年)鲁顷公死于柯,鲁国绝祀。
至于剩下的郑国、滕国、邹国、费国等国,虽然进入战国之后他们还在苟延残喘,但实在是已经无力回天,最终均被邻国所灭。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