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筷子是何来源?最早出现于何时?
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其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相于西方世界广泛使用的刀叉,筷子拥有使用灵活、能够单手作等优势,与此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食物加工精细程度的要求,促进了烹饪技艺的发展。作为非常常见的餐具和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很多人在使用筷子时其实并不知道它的背后还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甚至于它的起源至今仍然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从历史文献来看,目前我国关于筷子的最早记载是在法家经典著作《韩非子》当中。书中这样记载道:“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这个故事说的是当年商朝的之君纣王用象牙做成了一双筷子,他的叔父箕子听说后感到非常恐慌。在《史记》当中,司马迁也记载了这个故事,并为箕子添加了台词道:“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在箕子看来,纣王用象牙做成筷子后,便会想着用玉制成杯子,做完杯子后不尽兴,则又会四处搜罗遥远地方的珍奇之物。如此发展下去,宫中的车马和宫殿就会越来越华丽,而专心享乐的纣王也就没法再振作起来治理国家了。后来,箕子的预言果然成,而他用以推测纣王会逐渐沉迷于享乐的那双筷子也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被很多人用来警示自己避免奢侈、追求节俭。
上文当中,筷子被称作“箸”,而先秦时期它其实还有另一个名字——“梜”。据《礼记》记载:“羹之有菜者用梜。”在用餐时,筷子可以精准地夹到汤羹里的菜,这是用勺子之类餐具所难以做到的,相之下也显得更加优雅。通过这些文献记载,我们可以看出筷子确实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关于筷子的诞生,民间流传着很多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当初姜子牙一把年纪却没有谋生的本领,生活非常清苦。长久之后,他的妻子终于无可,打算下将其害死后另。一天,姜子牙回到家中,见妻子烧好了饭,便像往常一样直接用手去抓食物吃,但此时一只小鸟几次三番向他的手啄去,引得姜子牙出门追赶。
到了外面,那只鸟开口告诉姜子牙要用两根细细的丝竹夹住食物吃,结果姜子牙回到家中用丝竹夹起妻子所做的饭,却见丝竹冒出阵阵青烟,顿时知道妻子暗中做了手脚。此事传开后,人们纷纷开始用丝竹夹食物吃,尽管无法像姜子牙手殊的丝竹那样验出食物中是否有,但避免了手直接与食物接触,也算是让吃饭更加方便了。
根据上文的介绍,纣王已经用象牙做成过筷子,那么同时代的姜子牙用丝竹夹取食物从而创造筷子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据此,还有人提出了另一种说法,那便是筷子乃是纣王的宠妃妲己所发明。相传,纣王性情残暴,一次因为食物太烫而大发雷霆,妲己见状用自己的簪子夹起食物吹凉了再送入纣王口中,这成为了筷子的前身。
妲己发明筷子的说法与纣王以象牙做筷子的记载不冲突,但却与考古发现产生了冲突。根据河南省安阳市殷墟王陵区M1005号大墓出土的铜筷子可以判断,我国实际上使用筷子的历史至少是早于纣王的。作为考古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文物的存在证明了筷子不会是姜子牙或妲己发明的。
除了姜子牙和妲己,著名的大禹也被传说为筷子的发明者,相传他当年治理水患时非常重视时间,于是常常煮熟食物后便用树枝夹起送入口中,以节约等待食物变凉所耗费的时间。尽管这个传说应当也是后人创造的,但我们的先祖确实很可能是为了夹起不方便直接用手拿取的食物才逐渐发明出了筷子。
最后,不得不提的还有筷子被赋予的哲学含义。有说法认为,筷子在夹菜时一根运动,一根保持静止,这恰好符合阴阳学说;筷子一头是圆的,一头是方的,这则符合古人眼中世界“天圆地方”的形状;筷子两两成对,这暗喻了好事成双。另外,据说古时候筷子的长度被规定为七寸六分,这则是代表着人的七情六欲。
综上所述,筷子是我们常生活当中重要的餐具,也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哲学内涵的中国饮食文化的象征。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逐渐开始学习使用筷子,并慢慢认识到筷子所特有的灵活性,感慨于中国古人的非凡智慧。作为筷子发源地的人们,我们毫无疑问更应该对这种精巧的工具有所了解。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