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打仗为什么会缺粮食 粮食为什么能左右战争的胜负

  古时候打仗粮食的网友们,古时候大军不打仗也要吃饭,古人开战的时候,粮食为什么总是供不应求?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在古时候打仗,粮基本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为古时候打仗拼的就是时间,谁熬过谁,谁基本就是胜家。如果不和特殊情况的战争对立的话。

image.png

  就拿长平之战的案例!秦赵两国参与长平会战。都说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因为轻敌,与秦军决战,害死了赵军40万大军。其实看的一篇小说,觉得里边说得很有道理,当时赵军断粮多天,更没有后援,而且赵括面对的又是神白起这样的老将,他能想到的方法,白起也会早早地想到。

  而且他不能坐以待毙,因为60万秦军虎视眈眈赵国,他只能用40万赵军人命硬生生打断秦军北上的本钱,这样才能保住赵国。40万大军被60万大军包围,其实想逃跑其实并没有那么难,难就在难在“上之后,就是邯郸。邯郸之后就是赵国。”

  这逼得赵括不能撤兵,而且城中无粮,又不能长时间拖垮秦军,赵括想到的只能是与秦军硬抗,把秦军打得无力北上,而自己挂上千古骂名。

  而且正的大战双方都较谨慎,因此两军对垒的时间就会较长,很少有能够做到速战速决的。人多又吃得久,这样一来粮食的消耗自然很大。古时候士兵的很能吃一方面古时候军营伙食油水少,食量自然就大,另一方面以前打仗经常要长途奔袭、近身肉搏,体力消耗巨大,因此吃得很多,人均一天在三斤米以上(诸葛亮因为一天只能吃一斤多米而被司马懿看作是将死之兆)。

image.png

  古时候是怎么解决大军的吃饭问题呢?

  在大多数时期,古时候大军的吃饭问题基本自己解决。

  与现代大军不同,古时候大军的职业化水平并没有那么高。古时候大军多是临时征召的。有战事的时候入伍打仗,和平时期就参与生产,这种行为被称作“屯田”。

image.png

  首先是战争必然征兵,征兵必然导致务农人口的减少!在正的大仗面前,常备部队根本经不起战争的消耗,要了解前线的人都是几万几万的死的,这些人死之后,兵员怎么补充?

  古时候都人工运粮,不打仗,运粮兵可以休息,打仗他们要干活了吧?这些人吃的量也是增加了。不信你一天走几万步看看,保证晚上吃三大碗饭。所以古时候打仗又有“千里不运粮”的说法。就是前线距离国家超过一千里,就不用从国家运粮了,因为你运出去的粮还没路上人马吃得多。

  其次是古时候农业生产力低下,国家的存粮在战争初期很快就会消耗殆尽。战国时期孟子有这么一句话“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可见农业生产的脆弱和低下,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大量的饥民。

  古时候战争,交通不便,要打仗,就得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就是所谓的:兵马未动,粮先行。对于去异地打仗,更是如此。

image.png

  往前方运粮,在古时候基本上是畜力运输或者手推车运粮,民夫和牲畜不可能自带干粮,这就要消耗掉相当大一部分粮,如果遇到雨雪天气,消耗量会更大一些。这在产量不高、运输量不大的古时候来说,是相当不易的。几十万大军下来,耗费的粮绝对不是小数目。

  古时候的劳师远征战争,十万人大军,一天就得消耗多少粮?后续支援的粮需要用牛马拉车来运送,人和畜牲在运输的粮道上也得消耗粮。若是向上几百里以外的战场上送粮,送到地方后也不能全部留下空车返回,因为返回的路上也需要粮。因此,古时候打仗是非常耗费粮的,这还不包括对方派小股大军来穿插地介绍运送的粮。

  因为战时后勤补给是庞大的开支,远程运输,需要大量的民夫,也是要吃饭的。还有大量的辎重给养,不也是国家出的钱财(或粮食等价),途中的损耗还未算上。所以战线愈长,消耗便愈大。兵法有云:“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这个一二十的“差价”不能小觑。故战者“掠乡分众、因粮于敌”。大战过后,又是大旱之年。“必有凶年,人其流离,鸣呼噫嘻!”战争,最终只会苦了老百姓!

  拿西汉反击匈奴来说,经过文景之治,国家府库丰盈,仓库底层的粮食都发霉了,穿钱的绳子都锈断了,可是双方一开战,这点家底经不起折腾,没几年钱粮就告急了。无可奈何之下,朝廷只能实行盐铁、用钱赎罪,这才得以继续打下去。饶是如此,汉武帝晚年也支撑不下去了,矛盾突显,最后下了罪己诏,收缩了扩张的政策,才得以维持治。因此说,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打仗之前,要仔细斟酌,不动如潜龙在渊,动则如迅雷急火,尽可能避免消耗战。

image.png

  然后是战争对农业生产的,大兵所到之地,往往伴随着人民的逃亡。大批民众的逃串导致粮食生产再次下一个台阶,这逃串的饥民还要受到国家的照顾为其供给粮食,不然饥民就会演变成盗贼,在国内没有开战的地方进行,再次威胁农业生产。

  而且打仗,士兵们粮食不能自足自给了,朝廷只能征收百姓的粮食,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到打仗,往往民间就会处于饥荒的原因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