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权也多次易主,为什么他的名声却很好呢?

  黄权作为臣子来说,无论是哪个主公都是较尽心的,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先侍奉刘璋的时候,刘璋要招刘备入川,帮他对付张鲁的威胁,皇权就表示反对。因此,刘璋就把他贬为广汉县令。刘备开始进攻四川之后,皇权坚守不降,一直到刘璋都已经投降了,他才向刘备投降。

  无论是从刘备还是刘璋的角度看,他这次投降都算是势穷力竭之后的理智选择,并不丢人。因为他投降的时候,他的主子刘璋都已经投降了,他也是按照刘璋的命令投降的,算是为刘璋战斗到最后一刻。从大节来说,这次投降没有问题。

  投降刘备之后,一开始被刘备拜为偏将军,之后,黄权和一样,建议刘备尽快攻占汉中,这样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刘备在益州就都有主动权。如果不占领汉中,那么刘备就只能被动消极防御,这对割据四川来说是不利的。这样,在攻占汉中的问题上,他对刘备的重大决策是发挥了影响的,算是立功。

  刘备准备伐吴的时候,公开表示反对的,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赵云,一个就是黄权。包括诸葛亮在内的人虽然都不同意刘备伐吴,但都没有公开表示。赵云和黄权敢于主动向刘备表明自己的反对意见,就说明刘备对他们是较信任的,也不会因此而在刘备那里减分。.

image.png

  但刘备出兵伐吴的时候,赵云留守后方,作为二线接应兵团,同时督运粮,而黄权则奉命率军在江北防御魏军。因为这时曹丕也已经到了宛城,魏军云集在南阳到襄阳这一带,是有可能在蜀吴大战之后来趁机占便宜的。黄权反对伐吴,但却能被刘备以重任,也说明黄权这时候是刘备较信任的人。

  当时刘备全军大约六七万人,而黄权率领在江北防御魏军的就有两万人,可以算是挡方面,也说明刘备对他的能力和才干都是较赏识的。除了他个人的能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大概是,他在益州本地也是名士,刘备需要考虑荆州和益州当地士人之间的平衡。

  夷陵之战中,因为吴军是采取了蛙跳式进攻的方式,江南的蜀军是全线崩溃,刘备仅以身免,逃到了白帝城。这时候黄权手下的两万人的归路就被吴军切断了,进退两难。从黄权的角度来说,如果他这时候直接向吴军投降,就是向敌人投降,而曹魏在蜀吴之战中算是中立第三方,向曹魏投降不算失节。

image.png

  对曹丕来说,这是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求之不得,又是带资入股,带来了两万蜀军,当然要给予优待,至少要给他和在蜀汉时一样的官职和地位。所以刘备拜黄权为镇北将军,监视魏军,曹丕则封他为镇南将军,级别都是一样的。不过投降曹魏之后,黄权所率军队主要是针对吴军,而不是蜀汉。

  虽然黄权投降了曹魏,而且是带走了军队,但刘备并没有责怪他,让相关部门放了已经被抓起来的黄权妻子家人,并表示“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意思就是说,黄权当初劝他不要伐吴是对的,他没听黄权的意见,而他在军败之后逃回白帝城,让黄权失去了归路,所以不能怪黄权。如果他能拼力死战,让黄权有归路,黄权也不会降魏。

  后来曹魏以黄权遥领益州刺史,这显然是在利用黄权在益州的身份和名望,招徕益州人向曹魏投降。之后,他的职位不断高升,到公元240年才去世,被谥为景侯,待遇是很高的了。他留在益州的黄崇一直在蜀汉当官,后来邓艾伐蜀,黄崇随诸葛瞻出战,临阵战死。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