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军队为什么有那么多像旗子一样的东西 他们都有什么用途
古时候大军的网友们,
公元前204年,为巩固侧翼,韩信率数万汉军背水结阵,与二十万赵军在井陉对峙。二千汉军伏兵乘赵军轻敌出击之机,攻占赵军大营,“拔赵帜,立汉赤帜”。赵军发现大营被踹,心无斗志,全军覆没,“背水一战”由此而来。此战中,军旗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古人对熊、虎等猛兽有崇拜心理,在布上画熊和虎,祈求祥瑞护佑,这就成了旗。不仅如此,古人将一些特殊符号画在布条上,此为帜。在《墨子》中,两者合二为一,首见“旗帜”一词。在没有社交软件的古时候,竖立在杆子上的旗帜,是体现等级、显示位置和通信联络的神器,受到了封建治者的重视,在大军中广泛使用。
一、纛
在军旗中,“纛(读dào)”的地位最高,它代表着最高治者,有“旗头”之称。常见的旗帜不同,竖立纛的旗杆上部有一个毛球,是用耗牛尾制成,称为旓(读shāo)。用旓装饰的纛,源自于黄帝。他战胜蚩尤后,剪下蚩尤的头发作为纛的装饰,由此奠定了纛的神圣地位。
图2 成吉思汗大军里的大旗“纛”
随着时间的推移,纛的形制略有变化,始终传承不绝。成吉思汗的大纛,称为“苏勒德”。它类似于矛状的古时候兵器,矛底銎部有个圆盘,盘沿上有81个小孔,以马鬃为旓,用松柏做杆,竖立在石质龟座上,是守护蒙古族的圣物,也是攻无不克的胜利图腾,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受到北方放牧民族大纛文化的影响,奥斯曼帝国苏丹的令旗也采取了大纛的样式。
二、牙旗
在影视剧中,大军出征时常会举办祭旗仪式。祭祀的旗帜就是牙旗。三国时期,薛综认为:“兵书曰,牙旗者,将军之旌。谓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意思是说,天子或将军出征,在军营前树立旗帜,旗竿饰有象牙,因此得名牙旗。
竖立牙旗的营门,叫做“牙门”,也叫“军门”。 这个传由来已久。在《周礼》中,把“牙门”称为“旌门”,有“为帷宫,设旌门”的记载。到北宋时,“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公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为衙。”在牙门传承中,以讹传讹,变成了衙门。至于军门,成为了明代高级将领,如总督、巡抚的代名词,也是清代对提督或总兵的尊称。
三、号旗
“背水一战”中,二千汉军偷袭赵营,使用的就是红色的号旗。底层士兵携带大量号旗出战迎敌,能够在战场上区分敌我,鼓舞士气。将领临场指挥时,可以通过号旗的数量,判断士兵的伤亡情况,此外,观察号旗的推进速度,判断战场局势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为赢得战争的胜利创造有利条件。
四、信幡
代表皇帝的军旗,除了纛,还有信幡。这种表明将官身份的旗帜,在司马炎建立西晋后,给予了新的含义。当时,用画有的幡,作为主战的军旗。与之相对,驺(读zōu)虞幡释放的是和谈罢兵的信号。清代文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提出“ 晋制最重驺虞幡”。说明驺虞幡是皇权的象征,影响力巨大。
驺虞,至今仍争议不断,主要有雪豹、白化王猎豹和大熊猫三种说法。母雪豹有掩埋猎物的习惯,被人发现后,以讹传讹,误以为雪豹为仁兽,而且雪豹与《山海经》中的描写大致相符,因此,驺虞很有可能就是雪豹。
图4 明代《出警入跸图》图中前面的是皁纛,后面就是幡(招摇)
在“八王之乱”中,妖后贾南风假借驺虞幡的权威,解散了楚王司马玮的大军,顺利将其诛。贾南风倒台后,晋惠帝司马衷能力低下,无法掌控西晋乱局。永宁二年(302年)五月,河间王司马颙(读yóng)擅立太子,引起诸王不满,长沙王司马乂(读yì)起兵发难,司马颙欲再次借用驺虞幡造势,结果遭到反。象征皇权的驺虞幡随着皇权式微,也走向了没落。
五、五方旗
旗帜除了表明身份和地位,还能标示位置。相传在黄帝时期,就用青、赤、白、黑、黄等五种颜色,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因此称为“五方旗”。古时候大军作战时,五方旗能够便于将领指挥大军,随时掌握战场动态。
三国时期,魏国在旗帜上分别用青龙、朱鸟、玄武、、黄龙等图案,配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队伍,起到沟通和联系的作用。直到宋朝,将领“执五方旗以节进退。”就连在《水浒传》也能看到五方旗的影子。第一○九回中:“敲金边,出五方旗,放大炮,掌号儹行营,各各摆阵出战。”还原了宋军作战状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梳理一下这些军旗,不难发现,它们是一个层级分明、上下协调、实时有效的作战体系。首先,体现了从上到下的国家机器。大纛旗代表皇帝,作为最高治者,发出战争的指令。将军受命出征,牙旗所在之处,必是将军临阵之地。手持号旗的士兵积极应战,奋勇争先。其次,实时反映战场状态。五方旗将大军分成五部分,将军通过旗帜的变化,了解战场形式,调整作战部署,为战胜对手创造有利条件。
在战场上,军旗如此重要,夺旗成为一项重要的军功。井陉之战初期,赵军占据人数和地形的优势。韩信以拔营夺旗的方式,瓦解赵军斗志,造成对手集体扑街,赵王歇,大将陈余被,创造了古时候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神话。
对于个人而言,夺旗同样非常荣耀。公元前119年,西汉名将李广的小李敢,跟随大将霍去病参加漠北之战。大军北征两千余里,翻越离侯山,强渡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遭遇,两军激战。李敢不但斩首颇多,而且夺下了左贤王的战旗。战后,汉武帝表彰有功将士。李敢因夺旗有功,受爵关内侯,食邑两百户。李敢弥补了“李广难封”的遗憾,也算是对李广的安慰。
图6 金兵的五方八卦旗,合五色为一面旗
相对于兵器甲胄,古时候军旗热度不高,粉丝不多。军旗没有兵器刚强锋利,也没有甲胄避锐护体,但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民族尊严的代表,是大军灵魂的体现。在大军中,兵器甲胄是攻坚克难的硬件,军旗是使命必达的软件。装备和意志的结合,软硬兼施,才是打好仗、打赢仗的保证,如今,大军的武器早已更新换代,鸟枪换炮,可军旗的精神内核不但没有变化,反而发扬光大,激励着大军从胜利走向胜利。
参考文献:《水浒传》《廿二史札记》《周礼》《墨子》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