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明代地方官员到任制度,到任后还有什么程序?

  地方官地方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明朝是如何管理地方官的呢?下面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中国古时候的封建之中,一切的制度都是围绕着皇权而建立的,上以皇权为中心的官僚贯穿了整个封建两千多年的帝制。官员作为了国家政策的制定以及执行者对于国家机器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地方官,作为中央派遣下的官员,代表了中央与地方上的联系,而地方官的权力是很大的,能够全权管理地方上的事务。而地方官的品质以及是否恪尽职守都是深深影响到地方上的环境。

image.png

  明代为了能够有效的管理地方,对于地方官的到任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地方官如果没有到任或者是无法到任,对于地方上的生态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新旧权力的交替能够有效地保证地方政权的稳定性,而地方官的到任都要在流程制度下进行的。当然,也会有一些因素无法使得地方官到任,朝廷也是给予了一定的时间宽限来表示治者的人文关怀。

  一、明代的到任制度

  明代的官员到任制度是逐渐的初步形成的,在明代初的时候,朱元璋就开始对于官员的管理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构建来保证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能够稳定的运行。同时对于官员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保证了地方政权的顺利交接。明代的官员到任制度并不是创的,而是在前代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而来的。在朱元璋洪武年间的时候对于官员的授职都是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官员需要领取必要的凭证才能够启程,为了能够保证启程的顺利,朱元璋还把官员赴任的一系列的制度进入了法律体系之中进行保障。

image.png

  为了能够控制好地方,对于官员的到任需要到吏部领取凭证,此时还需要领取朱元璋的为政须知。《为政须知》成为了地方官管理地方的各种施政指南。明代的官员到任制度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到了明中后期的时候逐渐的成熟,同时针对地方官在不同时期的情况进行不同时期的调整。

  二、明代官员到任之后的程序

  明代为了能够规范地方官的所作所为,制定了地方官到任的一系列的程序,首先官员授职之后吏部要对其进行信息上的核实和登记,并且也要给予转迁的凭证。这种凭证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关乎着升迁还是免职还是地方上官员到任的必备的文书。在古时候通常地方官都不是本地人,为的就是回避制度,要到异地为官,所以说官员的人事档案很容易被人顶替,为了能够保证官员能够顺利的到任不会被人顶替,朱元璋采取了勘合制度,官员道到任之后需要勘合核对严明假。

image.png

  官员到任之后到任程序并不能够完成,官员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工作才能够完全地完成到任活动。首先就要符合其中的各种礼仪规定,了解本地风土人情,同时本地的父老要迎接,士大夫等人也要对官员进行规定的礼仪活动。

  《明会典》记载:“戒者,禁止其外;斋者,整齐其内。沐浴,出宿外舍,不饮酒,不茹荤,不问疾,不吊丧,不听乐,不理刑名,此则戒也;专一其心,严畏谨慎,苟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精白一城,无须叟间,此则斋戒也。”

  结语

  官员是古时候国家机器的主要运行者,特别是地方官对于地方上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大明国之后开始对于官员的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在官员到任的程序上都是制定了相关合符的礼仪。为了能够保证官员正常的到任开启了勘合的程序,能够有效地来验证官员的身份,并且对于官员到任的时间进行了规定,如果不能够到任也会宽容一段时间来表示治者对于官员的人文关怀,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上的流程能够有效的实现地方权力的顺利过渡。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