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贞内禅是怎么回事?探索永贞内禅的过程始末
“永贞内禅”发生于唐顺宗贞元二十一年,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人联合剑南西川节度使、荆南节度使等人,迫使唐顺宗立李纯为太子,几个月后又禅位于李纯,是为唐宪宗,改元永贞。永贞内禅的结果使得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永贞革新也被全盘推翻。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过程始末
一、永贞内禅
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禅位给太子李纯,由于这年的年号是永贞,史称“永贞内禅”。李诵是唐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称帝经历较特殊的一位。
他是唐朝当太子时间最长的人,足足当了二十五年太子,可他仅在位一百多天,就把皇帝让给李纯,其实是形势所逼。在位六个多月的唐顺宗李诵让出皇位,并非他不想继续当皇帝,而是他的身体出了问题。
二、唐德宗去世
李诵在他父亲唐德宗李适驾崩前,身体情况就已经很不理想,他的父亲唐德宗临终时,李诵卧病在床,甚至没办法亲自前去看望。唐德宗去世后,李诵成了皇帝,可他的病越来越重。
李诵也想作一番大事业,但他的身体实在太差,所以趁着病情好转的时候,李诵立刻着手实行改革。李诵最信任的人,是自己当太子时的朋友王叔文,改革事业就由王叔文来带领。
此时的唐朝危机四伏,最严重的问题是藩镇割据。李诵的父亲唐德宗在位时,曾被叛乱的藩镇赶出长安,朝廷颜面扫地,此后一直没有对割据自立藩镇用兵。
不过,唐德宗做了一件好事,那就是在他当皇帝的几十年里,积攒下了不少的钱。
李诵当太子时,每天心系国家大事,经常和王叔文谈论治国方略,对王叔文的治国意见很是认可。在李诵的认可下,王叔文带人进行改革。王叔文很喜欢文士,在他的牵头下,刘禹锡、柳宗元等都加入改革阵营,轰轰烈烈的改革举措,大张旗鼓的开展了。
三、王叔文成了皇帝代言人
不过,由于李诵身体不好,经常不和朝臣见面,王叔文成了皇帝代言人。由于改革举措较激烈,王叔文成了众人眼中的臣,朝臣将其看作眼中钉、肉中刺,急于消灭这个“小人”。
王叔文改革举措过于激烈,最突出的表现,是对于人事的安排。为了推行改革,王叔文任用自己喜欢的人掌权,自己不喜欢的人,则排挤在外。
见到王叔文如此肆意妄为,掌握着禁军的大宦官俱文珍心怀不满,他觉得任由王叔文改革,自己的权力也会受到威胁。
可王叔文的改革是皇帝授意的,俱文珍即便手中掌握禁军,也不敢贸然动手,他要找帮手。
此时的朝廷大臣们,也对王叔文的做法不满,西南节度使韦皋、荆南节度使裴钧等一批朝廷重臣,都不愿看到王叔文执掌大权,想要将其立即消灭。
四、王叔文被排挤出了
俱文珍于是联系到韦皋、裴钧等人,说自己侍奉皇帝唐顺宗左右,可以趁皇帝病重时,大家一起提议,让皇帝禅位给太子。这样一来,王叔文等人就会失势。
不久后,唐顺宗李诵的病情越来越重,朝臣们纷纷来请求李诵,为了江山社稷稳固,禅位给太子,是最好的选择。
李诵想到自己病体孱弱,也觉得撑不料多久,于是答应了众人的请求。
这样一来,俱文珍和朝廷重臣迎立太子李淳即位,也就是唐宪宗。李淳也想要振兴国家,可他也不喜欢王叔文等人的改革措施,他认为王叔文等都是以改革为借口弄权的小人,但为了照顾父皇唐顺宗的颜面,以王叔文为母亲守丧为契机,将王叔文排挤出了。
结论:
永贞内禅完成了唐朝皇位的顺利交接,唐宪宗得以继位,为元和中兴奠定了基础。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