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卿在安史之乱中的表现如何?他在战场上有何功绩?

  颜卿,唐朝名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又与柳公权合称为“颜筋柳骨”。他的楷书得天下无人能出其右,行书也不错,气势遒劲,大气恢宏。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颜卿出身书香门第,是个标准的书生。祖上颜之推博学广识,一部《颜氏家训》不但是道德育人的经典,更在文学与历史领域有着巨大的贡献;五世祖颜师古,是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名臣,所注《汉书》博采众长,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颜卿二十六岁时便高中进士甲科,天宝年间升任为监察御史,由于为官公正,了很多冤案,很快升迁为殿中侍御史。但不幸得罪了相杨国忠,被贬官为平原太守。

  颜卿虽然生长在大唐盛世,但不幸赶上了“安史之乱”这场差点毁了大唐的浩劫,随着渔阳突骑的扫荡,承平久的河北顿时成了烽烟四起的战场。而颜卿所在的平原郡与堂兄颜杲卿所在常山郡,都处在安禄山南下的要冲。

image.png

  面对叛军的铁蹄,一个书生能成什么大事!软点的直接吓尿,硬气点的无非是“临危一死报君王”。还指望他们打击叛军吗!即便给他们舞台,也是不切实际的纸上谈兵。书生误国,这种事情在历史上还少吗。当时的宰相房绾就是典型,竟按照古书上春秋时期的牛车阵对付叛军,结果一败涂地。

  然而,颜卿在战场上的表现,却彻底颠覆了书生的形象,其水平不亚于他的毛笔字,其影响也不他在书法界小。

  主要表现在三件事上:

  其一,安禄山起兵之前,颜卿就嗅出了异味。于是借着连降暴雨,担心城墙垮塌的由头,暗中组织人马加固城防,囤积粮,并计了全郡的青壮年,为战争做准备。而表面上却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与一帮文人泛舟游乐,饮酒赋诗,借以麻痹安禄山的眼线。

  所以,安禄山起兵之后,别的郡县毫无准备,而平原郡在颜卿的警觉下确实严阵以待。

  其二,安禄山起兵后,并不信任颜卿,但仍令他带领平原、博平两郡兵马渡过黄河,为叛军打前锋。

image.png

  安禄山这招非常狠辣,因为如果颜卿按兵不动,就证明他与自己不是一条心;如果服从命令,就给自己当了炮灰。安禄山觉得,颜卿一个书生肯定破解不了这个局。

  没想到,颜卿接到命令后,就做好了与安禄山决的准备。他立即派手下秘密入京,向玄宗汇报河北的形势,以及自己抵抗反贼的决心。正当玄宗感叹河北“二十四郡,曾无一人义士邪?”(《资治通鉴》)的时候,颜卿的密报,就像原上的星星之火,让玄宗看到了希望,立即擢升颜卿为户部侍郎。

  颜卿看到安禄山采用快速突袭的战略,便与他虚与蛇。洛阳沦陷后,朝廷的诏书传到平原,颜卿立马亮明旗帜,在安禄山的后院里燃起了一把熊熊烈火。

  安史之乱发生在盛唐时期,朝廷虽有些腐朽,但远没有到的地步,所以地方官吏与百姓还是心向大唐。在颜卿的倡导下,河北郡县纷纷响应,掉安禄山任命的伪官员,拉起队伍,推举颜卿为盟主,共同抵抗叛军。一介书生,俨然成为河北抵抗叛军的领袖。

  其三,在河北的抵抗运动风生水起时,颜卿迎来了一个叫李萼年轻人,也是个书生。开口就向颜卿借兵,说:“清河与平原相邻,但财富是平原的三倍,如果能借一部分兵给他,则清河平原皆受颜公指挥。”

image.png

  颜卿想试探一下这个年轻人:“平原兵马已是捉襟见肘,自身难保,如何援助清河呢,但如果借兵给你,你有何打算?”

  面对试探,李萼很不高兴,说:“如不借兵,恕不奉告。”接着竟威胁起了颜卿:“如果清河投了安禄山,你就等着多一个劲敌吧!”

  看着这个正直的年轻人,颜卿决定借兵给他。于是,李萼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听说朝廷派程千里将军率大军进入河北,我打算先进攻魏郡,打通崞口,迎接大军,然后集结各郡县兵力,当不下二十万。届时主力北上,直捣反贼老巢范阳;分兵南下,切断安禄山北归之路;潼关大军坚守不出。如此一来,相信用不了两个月,叛军便不战自溃。”

  虽然进入河北的并非程千里,而是郭子仪与李光弼,但年轻的李萼对战局的判断,却是精准无。

  之后,在颜卿的组织下,河北军取得了堂邑战役的胜利,占领魏郡、信都等地,郭李兵团进入河北后,取得了嘉山大捷。一时之间,河北大部分郡县回到了大唐的手中,安禄山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如果不是潼关失陷,安史之乱肯定不会延续八年之久。

  从颜卿的表现来看,并非所有的书生都是拘泥不化,不知变通的迂腐之辈;也并非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手无缚之力的无用之人,他们发起狠来,也能成大事。

  对颜卿在安史之乱中的功绩,后人广为传颂,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有诗赞曰:

  万古卿义不磨,冲天豪气世间无。忠贞凛凛名犹在,烈烈轰轰大丈夫。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