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子的待遇如何?他们接受怎样的教育?
宋朝时期,文化教育高度繁荣,当时的皇子们接受着怎样的教育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史学陈寅恪先生对宋代文化评价甚高,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更是中国古时候教育发展的繁荣时期,皇子教育又攸关王朝命运的大事。因此,身处于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环境之中,宋代皇子自然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宋代皇子的教育
1.皇子教育机构
苗春德先生和赵国权先生认为宋初诸帝虽然都出身行伍,但即位后都变成地道的文人皇帝。他们不仅酷嗜读书,而且不遗余力地宣扬读书,在教育皇子方面要求非常严格。
朱熹把学校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还规定每个阶段的入学年龄、对象以及教学内容等。他说:“人生八岁,则自……大小之节所以分也。”朱熹认为无论是天之骄子,还是庶民之子到了8岁都要入学,以学习礼仪和文化知识。到了15岁时需要入大学,学习修身正己之道。
关于皇子入学年龄,最早的记载见于宋宗时期:“仁宗方就学,天生圣人,得于梦兆,方五岁”。3可见,宋仁宗早在5岁就开始学习了。之后未再出现有关皇子入学的具体记载。值得注意的是,皇子是天之骄子,按礼学官见皇子应行礼,“记室、翊见诸王皆下拜”,但是宋代皇帝为了避免皇子的娇惯之气,令其尊敬师长,“命王答拜,以示宾礼”。
如为寿春郡王选老师时,因“翊、记室,府属也,王皆受拜”,宋宗“以王友命之,令王每见答拜,示宾礼之意”。宋徽宗时诸皇子出就外学,效仿祥符故事,令“讲读辅翼之官”,“可如王友例令答拜”。令诸皇子对讲读官行见王友时同样的礼节。
宋代皇帝如此强调皇子与学官之间的礼节,是为了在常生活中培养其谦逊的性格,有利于性格的塑造。宋代设有资堂、宫学、宗学等专门的教育机构负责皇子的学校教育。此外,皇子位、王府和东宫等机构也一定程度的具有教育皇子的功能。这些教育机构的主要特点就是“无定员,因时而置”。
朱瑞熙先生曾经说过宋代东宫较讲究实用,有需要则设置,不需要就空置不设。宋代皇子各教育机构或学习处所也体现出这一特点。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特点,皇子教育虽贯穿于宋代始末,但却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如宋宗时期始设资堂作为皇子的学习之所,但是从宋仁宗到宋哲宗,资堂的教育功能并没有发挥出来。直到宋徽宗时期,资堂教育功能才再度发挥,官员设置也逐渐完起来。
2.皇子教育的课程内容
皇子教育的课程内容,宋代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是从史料中透露出的信息可知,皇子教育的课程内容一般包括经、史、诗赋、书法等内容。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文化教育、艺术教育以及品德教育。
《论语》、《诗经》、《孟子》等儒家经典是皇子学习的主要课程。皇子还要阅读《左传》、《尚书》、《汉书》等史书,以“知古今治乱”,从历史中获得经验教训。宋孝宗时曾让皇太子读《陆贽奏议》、《三朝宝训》,学习治国之道。皇帝还赐予御制文章,令皇子学习。
如宋宗在藩邸时,宋太宗曾赐予之御制《戒子篇》,令郭贽注解并将论。宋宗曾赐皇太子御制《元良述》、《六艺箴》、《承华要略》十卷、《授时要略》十二卷,又将《国史》、《两朝实录》、《太宗文集》、《御集》、《御览》等书赐予皇太子。虽然儒家经典和史学都是皇子文化课程的主要内容,但其中也有主次。
在史学的学习方面,宋代不仅注意让皇子阅读以前的史书,还注意令其学习本朝历史,扩大了皇子的学习范围,有助于其在前人的事迹中吸取经验教训。除了儒家经典和史书之外,诗赋、书法、绘画也是宋代教育重要内容。宋太宗诸子就不乏诗画、书法之辈。赵元杰“聪悟好学,屬词,工、隶、飞白,建楼貯书二万卷”。
可见宋代,尤其北宋皇子在书法绘画方面颇有造诣。除了正常的文化教育,品德教育也是皇子教育的重要内容。忠孝节义是中华传美德。忠、孝是中国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因此在皇子的品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忠孝之道。如雍熙二年(985年),宋太宗命毕士安等四人为王府记事,特意指示道:“诸子生长深宫资良士赞导为,使闻忠孝之道。”直接提出忠孝之道是皇子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宋代对皇子的文化教育很重视,而武事方面虽然史料记载较少,仍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习射是宋代皇子习武教育中的重要一项。
王安石认为:古时候士人习“文武之道”,以掌握射术和御乘为首,技能倒在其后,“于礼乐之事,未尝不寓以射”。宋代皇子习武教育中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以掌握射术和御乘为主要内容,却不重视军事理论等内容的教育。
由于史料,宋代皇子习武的具体状况不得而知。北宋前期皇帝对于皇子的习武教育还是相当重视的。跟文化教育不同,习武教育不是在专门的学校进行,宋代皇帝一般为皇子设置习武处所,使其在学习文化知识的闲暇之时进行习射训练。外出游猎以及宫中经常举行的宴射活动就是皇子大展拳脚的好时机。宋仁宗以后外出游猎基本停止,宴射则成为皇帝提倡武备精神,验收皇子习射成果的主要活动。
宋代皇子的待遇
1.皇子的待遇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原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在上古时期,爵代表禄位,与封土或租税有关。但至唐宋,已变成一种酬劳官员的虚衔,有官品、无俸禄,公侯一下有食邑、食封,除食实封初每户随月俸给钱25文外,无给赐。宋朝封爵制度基本上同唐制。宋朝世袭的爵位很少,大多数爵位都只是不世袭的终身爵。从初次受封的情况看,宋代皇子待遇不如以前。
从年龄上看,初次受封时间从出阁到1岁左右,体现出下移趋势。从爵位高低来看,从宋太祖时“不封以王爵”到宋太宗时先封王后封国公,体现出先低后高再低的趋势。从皇子初次受封的年龄上看,宋太祖、宋太宗时,皇子出阁才受封,皇子受封时一般为11-18岁之间。宋宗、宋仁宗和宋英宗虽基本延续这一传,但皇子受封年龄开始出现下移趋势。
到了宋神宗时期,皇子赐名即受封,初次受封年龄一般为1岁左右。宋代皇子的授官情况是体现宋代皇子待遇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一般授予皇子检校官、武官、环卫官等,并无实权,仅体现其尊贵的地位。
2.皇子的经济待遇
皇子身份尊贵,享有非常优越的经济待遇。由于是寄生于治阶级中的群体,没有的经济收入,主要经济来源是俸禄、公使钱和赏赐。其中俸禄又是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宋代对皇子经济上非常优待。北宋前期禄令规定:“皇太子料钱千贯,无公主料钱例”。宋宗时,以皇子为左卫上将军,封庆国公,月俸200千。宋仁宗时,皇子刚出世每月就可得俸钱20万文,即200千,春服绫绢各10匹,紫罗1匹、冬服绫10匹、绵50两。皇子一般没有实际差遣,俸禄结构也就与庶官不同。
一般官员的俸禄与差遣有密切关系。在寄禄官相同的情况下,担任不同差遣的官员之间俸禄差异较大,一般官员俸禄中,有些项目如添支、职田租等更是直接同差遣挂钩。皇子既然没有实际差遣,就不能享受与差遣关联的好处,为了使皇子在俸禄方面享有优于一般官员的待遇,北宋在本官阶相同的情况下,皇子或皇族的俸禄数额通常要超过文武百官的俸禄数。
如一位皇子只担任团练使,月俸100千。宋代乡村下层普通百姓的收入是每天100文及数10文。一个月按30天计算,则百姓每月收入应不多于3000文,即3千钱。宋代皇子每月收入至少是乡村下层普通百姓的33倍。赵宋普通宗室每人每月花费14贯余,普通百姓1贯500文。皇子一个月的料钱可以养活至少26个宗室和66个普通百姓。宋代皇子的经济待遇在整个中是相当富裕的。
宋代皇嗣养子制度
有宋一代三百余年,自宋宗以后,皇室男丁便不兴旺,常常后继乏人,必须养子嗣位。其后,宋仁宗无嗣,宋哲宗无嗣,宋高宗无嗣,宋宁宗无嗣,宋理宗无嗣,除了宋哲宗驾崩后由太后主持立其弟端王为皇帝,其余都宗室中的养子继承皇位,因此形成了一套皇嗣养子制度。
在三百多年的皇位继承过程中,皇嗣养子制度在维护治秩序,以及保证皇权和平顺利交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历史上,汉代与宋代的情况相似。汉代几位皇帝都没有子嗣,皇位继承人只能从近支刘氏王公贵族中选取。
然而,选取谁作为下一代君主的决定权往往不在皇帝手里,基本都是皇帝去世后,由权臣、后妃外戚从近支刘氏中选择继承人。这就直接导致了在皇帝无子的情况下,治集团内部各种势力为了维护各自追逐的利益,极力影响储君人选的选择结果,从而使皇位的继承总难以在有序和平中进行。
与汉代相宋代虽然也频频出现皇帝无子的现象,但是基本没有出现皇帝废立,以及大的宫廷,皇位的继承基本是在有序和平中进行的。为了使皇位能够在皇帝无子的情况下顺利交接,宋代的皇位继承人虽然也是从宗室子中选取,都是皇帝在位时就选定储君。怎样才能保证被选中的宗子能嗣承重任,这直接关系到皇权的绵延。
不得不说,宋代在三百余年的治中,逐渐形成的皇嗣养子制度的确起到了“止争而靖国”的作用。北宋时期以及南宋前期,皇嗣养子制度在选择明君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南宋后期皇权衰落,皇嗣养子制度也变了味道。
总结
身为天之骄子,宋代皇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极其显贵的身份。然而,宋代的皇子并不像唐代皇子那样,与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作为皇储的直接来源,皇子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决定着未来储君能否担当继承大之大任。国家的兴衰在于皇室,皇室的兴衰在于皇子。宋代皇子大多恪守本分,这主要依赖于宋代完的皇子制度。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