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前两次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为什么都不在家

  对刘备三顾茅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为什么两次都不在家?

  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家喻户晓,求贤若渴的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为自己效力,曾亲自到诸葛亮隐居的住所拜访。

  在前两次拜访时,诸葛亮都不在家,已经扑空两次的刘备并没有放弃,硬是放下身段誓要让诸葛亮感受到自己的诚意,终于在第三次造访茅庐时终于见到了这位大名鼎鼎的诸葛先生。

  而诸葛亮也被刘备的诚心所打动,最后与刘备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

  三次外出确为巧合,并非考验主公

  对于刘备前去茅庐拜访的前两次诸葛亮均不在家的原因,人们一直是众说纷纭。

  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诸葛亮是故意出门,或者是根本就在家谎称自己不在,为的就是考验这位主公的诚意和耐心。在刘备亲自拜访自己三次以后,诸葛亮终于被打动,认为这是位可的君主,值得自己追随,于是才决定见刘备。

image.png

  但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怎么可信。首先诸葛亮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旷世奇才,眼界和格局不可能这么小,再者诸葛亮如果只是想要考验刘备的耐心,大可以直接与其交流或是打听知道其过往作风,没有必要用这种冒着惹怒主公的风险的方式来试探。

  乱世中图一片安宁,心怀抱负充实自己

  很多人其实对诸葛亮都有一定的误解,认为其隐居就是为了避世。但实际上,诸葛亮虽然隐在茅庐,却从未正想过要避世。

  首先,诸葛亮在跟随刘备之后献计无数,大局观、谋略一样不差,可见他对在隐居的时候对外界依旧是非常关注的,并没有跟隐士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否则仅凭封闭自己,死磕书中那些固有知识的话,诸葛亮是不可能成为人们心中那个“料事如神”的军师的。

  由此可见,诸葛亮住在茅庐的时候,应该是经常外出访友游学的。而诸葛亮的朋友有哪些呢?“水镜先生”司马徽是他的老师(也是他向刘备推荐的诸葛亮),“凤雏”庞是他的同学,名士刘表是他妻子的姨父……

  有这样的关系网诸葛亮当然不会白费,一有机会就去找人切磋交流很正常,所以会经常出去走动也不奇怪。此外,诸葛亮之所以会选择隆中定居,除了因为隆中僻静,是个可以安心学习的好去处之外,也有隆中临近襄阳,方便他可以随时到襄阳求学的原因。

  生逢乱世让诸葛亮渴望安宁,但是内心的抱负也让诸葛亮不甘于平庸。寻找一个安静之所容身是为了更好地静心学习,可他从没有想过就这样静下去。诸葛亮的这种学习方式也可以供我们参考一番,想要跟紧时代的步伐,不被时间抛下,就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并努力跟紧时代,知道时事,而且只单单从书中知道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多与他人交流、理论实践相结合。

  “臣本布衣”的误导,其实诸葛亮并不是正的布衣

  看到前面,可能有部分人会疑惑,诸葛亮不是在出师表中自称“布衣”吗,怎么会有这样强大的关系网?实际上“布衣”只是诸葛亮自谦的说法,就家世来说诸葛亮也算是出身士族,与布衣绝对沾不到什么关系。

  他的父亲名为诸葛圭,曾任泰山都丞,不过诸葛圭早逝,实际上带大诸葛亮的应该是他的叔父诸葛玄,而诸葛玄也曾为豫章太守,还与刘表是旧友。不过,此时的诸葛家相较从前已经算是败落了。

  但后来,诸葛亮又娶了荆州望族黄家的女儿黄硕,不过据说黄硕相貌有些粗鄙,一直嫁不出去,所以有人认为诸葛亮是看中了人家的家世才娶的黄硕。但婚后二人的确是琴瑟和鸣,黄硕也不失为一个贤妻良母,为诸葛亮提供了不少助力。

image.png

  另外,诸葛亮的两个姐姐一个嫁到了,一个嫁到了庞家,这两家也都是荆州本地的世家大族。跻身荆州上流的诸葛亮后来还与几个大家族有所联系,这样一个朋友圈庞大且强势的诸葛亮,可不是什么布衣。

  所以有说法称,刘备会那么执着于将诸葛亮招到自己麾下不单单是看中了他的才华,更多的是想要借助其在荆州的强大关系网。而刘备再三请诸葛亮的时候,看似是一个主公为招贤纳士而选择了放下身段,但实际上只是为了拉拢一个隐形权贵为自己增添助力而已。

  出身不差,上进求学

  总结来讲,首先,诸葛亮地位并不低,至少相此时来拜访他的刘备来说,是不低多少的,所以刘备的态度如此温和耐心,除了本身的脾性,还有顾及诸葛亮关系网的原因。

image.png

  其次,诸葛亮虽然生逢乱世并且身世几经波折,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他天分也肯努力,为自己找了一个僻静之所后就不断通过读书、交友、实践来充实自己,最终成为了蜀国丞相,留名千古。

  就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两次不在家这件事,其实就揭示了一个重要道理:一个人想要变得有价值就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当自己有了价值以后,不必迁就人,人也会尊重你。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