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到底是怎么样的 曹丕这是拉拢士族吗

  对九品中正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当初为什么要建立九品中正制?曹丕这是向士族妥协吗?

  九品中正制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对治阶级有着不可替代作用的官吏选拔制度,它对于中央掌控各地方州郡县的官吏任免权,也就是说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对于国家的稳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image.png

  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既有拉拢士族的意思,又隐着压制的意味,关键在于当权者如何根据当时的背景,去权衡利弊,再调节这当中的权重。这是非常有利君权的稳固,矛盾的地方,是有一个前提,既的大权没有旁落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

  九品中正制,就是让中正官从三个角度来寻找,考察,核定人才,这三个角度就是家世,品行,才能,最后根据这些来定品。名义上,九品中正制考察的三个角度是并重的,但是受到曹的“唯才是举”的引导,初期的权重是“行状”,就是能力和品格,次之才是家世。

image.png

  上文说了,当权者是可以根据情况来调节这里的权重的。如果,君主需要加强君权,那么就需要一群新的“贵族”加入到朝政当中,这时便可以从“能力或者道德”里做文章,就可以引入家世不够显贵,或者本身是庶族的大臣。如果,刚刚掌权,需要士族的支持,那就可以“重家世”来取才,以换取士族大家的资源上的支持,有利政权的过渡。这就不难理解后来的九品中正制沦为世家大族保证利益的工具了。

  东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豪族的势力撼动了朝廷的根基。所以,曹启用了大量的庶族出身的人才,“五子良将”就是例子,因此曹手下的人才济济,弹性也大。和曹正好相反的刘表,一味只用荆州豪族蔡瑁,蒯越等人,连士族的诸葛亮就没想用过,更不要说隐的黄忠,魏延了。

image.png

  所以,刘表一死,荆州的基业等于送给了曹。但是,士族也不能不用,一旦触动到他们的利益,也会影响治根基。如,东吴的“暨艳案”,“吕壹事件”全部都是直接触动士族的利益,而导致孙权让步。所以,孙权的君权集中是失败的,直到利用了“二宫之争”,孙权才翻过身来,但是过度了,东吴也因为名臣重将大部分被清理,从此衰弱下去。

  曹丕是曹魏的第一个皇帝,此时是需要拉拢士族的,所以名义上是三者并重,才出现了邓艾这样的庶族大将。但是,到了魏明帝后期,有些懈怠了,治浮动,人才选拔的权重逐渐从“行状”转移到“家世”。到了曹芳时期,司马氏掌权,更是需要拉拢士族,又进一步把权重放到家世。

image.png

  即使如此,还是发生了反司马氏的“淮南三叛”,王凌,毋丘俭,诸葛诞等无一不是世家大族或者官宦之家出身的。到了晋朝建立,以家世取才已经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避免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