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皇帝的,为什么皇子分属各旗?

  同样是皇帝的,为何皇子分属各旗?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看过清宫剧的人都知道清朝是有八旗制度,如大和珅就是隶属于正红旗,通常情况下父亲隶属于哪一旗,那子女必定就属于这一旗,那么在清朝皇帝的也就是皇子们却都不是如此,他们大多分属不同的旗籍,同样作为皇帝的为何他们会分属不同旗籍?

image.png

  这还得从清朝的八旗制度说起。清朝是由游牧民族女人建立的政权,女人最初都是以部落群居,外出狩猎也都是集体出行,女人狩猎也就是相当于耕种,只是耕种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而女人狩猎则是以部落为单位,因此女人狩猎时人数就非常多,那就需要有一个一指挥的首领,这个首领在满语中叫牛录。

  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时期,努尔哈赤在这种有组织的部落狩猎规则之下进行改良革新建立了八旗制度,每三百人编为一牛录,首领为牛录额,后来汉化官名为佐领;五牛录为一甲喇,首领为甲喇额,后来汉化官名为参领;五甲喇为一固山,而一固山就是八旗的一旗,首领为固山额,后来汉化后官名为都。

  八旗制度到努尔哈赤的清太宗皇太极时期趋完,皇太极将八旗分为八旗满洲和八旗汉军以及八旗蒙古,也就是八旗囊括了满、蒙、汉三族人群,八旗制度规定八旗子弟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从事劳动生产,一旦战事发生全民皆兵,这种制度有点类似于唐朝的府兵制,当然,八旗本质上与府兵制并不相同。

  八旗制度中除了八旗中的王公贵族和普通旗人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畸形产物,那就叫八旗包衣。

  在清初时期,八旗旗主基本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因此努尔哈赤赋予了他们非常大的权力,在八旗制度之下,旗人的婚姻、经济以及纠纷都要由旗主裁决。但是相之下普通旗人要包衣好得多。

  所谓包衣即是八旗贵族的奴隶,普通旗人拥有的经济和处理家事的权力,但是包衣奴才则没有,包衣奴才的一切都得由自己的主人即所属的八旗王公贵族决定,可是由于包衣多是服侍王公贵族,因此他们更能在王公贵族面前说得上话,清朝入关后很多包衣奴才都在王公贵族的主子提携下很快的当了官。

  因此在仕途晋升方面包衣奴才反而普通旗人更容易晋升,这也造成了按照正常八旗制度普通旗人的身份地位要包衣奴才更高一级,但是在当时上反而包衣奴才自恃普通旗人更高级一些。

  清朝自顺治入关之后,八旗制度也随着满清入关变成了一种清朝有的制度,也是在顺治时期八旗才有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

  顺治幼年继位,当时一直由叔叔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摄政,随着顺治的年龄长大,他渴望亲政,而多尔衮还想大权揽,因此皇帝和摄政王之间就出现了矛盾,当然,顺治已经被多尔衮架空,所以多尔衮在世时,顺治只能仰其鼻息。

  多尔衮死后,顺治终于亲政,同时顺治也开始对多尔衮进行清算,将多尔衮全盘否定并开棺戮,还将多尔衮的睿亲王爵位废除,而顺治为了打击多尔衮的势力,更是将多尔衮领的正白旗直接收归自己亲自领。

  在努尔哈赤时期,皇帝只领镶黄旗,到了皇太极时期,皇太极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的势力兼领两黄旗即正黄旗和镶黄旗,到了顺治时期,顺治在对多尔衮进行了清算之后,皇帝就彻底成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三旗旗主,因此皇帝亲自领的三旗也称之为上三旗。

  而下五旗旗主也在顺治时期逐渐固定,分别是:正红旗旗主礼亲王代家族世袭;镶白旗旗主肃亲王豪格家族世袭;镶红旗旗主代长子克勤郡王岳托家族世袭;正蓝旗旗主豫亲王多铎家族世袭;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家族世袭。

  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对于普通旗人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主要区别就在于包衣和皇子们身上。

  上三旗包衣则属于皇帝的私人奴隶,下五旗包衣则是八旗王公贵族的私人奴隶,皇帝和王公贵族相,肯定给皇帝当奴隶要给王公贵族当奴隶更让人自觉身份略高一筹,这就是在包衣心目中形成的等级划分。

  在于皇子们身上那就是皇子们成年之后旗籍都会被分到下五旗,并不会出现在上三旗之中,皇子们不跟随皇帝老子入上三旗旗籍这不让人觉得奇怪吗?

  皇子们在成年之后会被皇帝赐封爵位并由内务府一在皇宫外面分配府邸,也就是分府治事,在分府治事之后,皇子们都会看情况被分到下五旗之中。

  如康熙第十三子胤祥,在雍正继位后,胤祥因为与雍正关系亲密,被雍正册封为怡亲王,他被封为怡亲王之后,就被分到了正蓝旗之下,并负责管理正蓝旗旗务成为正蓝旗的领主,后来胤祥死后更是获得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而胤祥家族的后人世代成为正蓝旗的领主。

  这里说一说领主和旗主的区别,旗主就是八旗的一旗之主,上面说过下五旗的旗主都是由清初的铁帽子王世袭继承,在旗主之下还有领主,而领主则是一旗之中所领牛录即佐领仅次于旗主的人。

  在顺治入关前,八旗旗力很大,可以决定本旗一切事务,但是清朝入关之后,顺治亲政,他为了巩固皇权,开始着力打击各旗旗主的权力,淡化旗主们的影响,这时候固山额也就是八旗各旗都就逐渐取代了旗主们的权力。

  顺治亲政之后设立了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也就是满、蒙、汉三族各有一位都负责管理旗务,都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由此旗主们也基本被架空,只是空挂旗主名头,没有实际权力,不过该享受的旗民供奉还是依旧不变,确切的说有富贵无实权。

  皇子们分府治事之后,就要由内务府一从上三旗中给他们分佐领。不过佐领分为旗分佐领和包衣佐领,旗分佐领就是以军事为主,包衣佐领则是包衣奴才的头目,而皇子们分府治事之后,内务府分配的都是包衣佐领,其实就是为他们的王府服务的奴才。

  在分府治事分派佐领时,也是要看封爵和皇帝对其宠爱程度,通常亲王爵位肯定分得的佐领要郡王、贝勒等爵位要多。

  而皇子们分府治事时佐领都是由内务府一从上三旗中分派,因此要保证上三旗佐领全部归皇帝个人所有才行,因为皇子们分府治事之后都是领内务府分派的上三旗包衣佐领,所以为了确保内务府对上三旗佐领的管理便利,因此皇室近亲有封爵分封佐领的人都需要往下五旗分配。

  通常上三旗除了包衣和普通旗人之外基本没有皇室贵族,即便有也都是一些血缘关系较远的宗室和远支觉罗这些没有被分配佐领的皇族,这都属于是皇族边缘人物了,也无足轻重,正的皇帝近亲皇族成员基本都会被分配到下五旗。

  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如康熙第十四子胤禵就被分配到了正黄旗,但是胤禵被分配为正黄旗却并不是因为皇帝的喜欢,而是因为皇帝的监视。

  胤禵是雍正的同母亲弟弟,他在康熙晚年诸子争位时一度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因此雍正继位后对这位亲弟弟着实提防,而胤禵被分到正黄旗也是雍正为了更加方便监控他特意将其分到正黄旗,胤禵也是少有的被分到上三旗中的皇族近亲成员。

  除了这种情况之外,就是未成年没有分府治事的皇子们,他们的旗籍都在上三旗中,只有到成年分府之后才会分到下五旗。

  看到这些是不是就得琢磨那皇子们作为皇帝的反而被分到下五旗,还要归那些旗主管制,那岂不是有失皇子身份。

  当然不会了,上面说过下五旗的旗主经过皇帝的削权,权力大不如没有入关之前,不过地位确实是非常尊崇,每到清朝举行国家庆典时,下五旗的旗主们都要带着旗下子弟列队跟随皇帝。

  但是清朝爵位分为入八分爵位和不入八分爵位,入八分爵位除了不入八分爵位多了八种待遇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身份地位象征,入八分爵位的人是不需要跟随本旗旗主身后参加典礼,而是直接跟在皇帝身后参加典礼。

  入八分爵位包括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而皇子们的封爵大多都在这些爵位之中,所以皇子们即使被分配到了下五旗,他们在身份地位上依然不旗主低。

  皇子们被分旗通常是看各旗都哪个位置出缺,最终皇帝派其出任该旗都,由内务府分派包衣佐领,并由所在旗分派旗分佐领对府邸进行护卫。

  如雍正在还是皇子时期,成年后分府治事就被康熙分派到了镶白旗,负责管理镶白旗汉军事务,而雍正最宠爱的妃子年妃和大将年羹尧兄妹所属旗籍佐领就是镶白旗汉军被划分归雍正管理的佐领。

  年氏家族属于镶白旗汉军中的贵族,因此康熙为了拉拢年氏家族也为了让雍正尽快在镶白旗中站稳脚,于是特意将年妃赐婚给了雍正当侧福晋,也因此年羹尧也成了雍正的心腹。

  所以这种根据当时情形随机分配的情况也就造成了皇子们大多不在同一旗籍之内,这也是为什么皇帝所生的皇子们在成年后旗籍都不一样,让现代人看来很费解。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