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时候尊贵的ldquo;五姓七望rdquo;的崛起与衰落
揭秘:古时候尊贵的“五姓七望”的崛起与衰落,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科举制度是从唐朝开始逐渐形成。然而在唐朝之前没有完的科举制度,那么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呢?
当时按照封建帝王的想法让官员推荐一些有能力的人在经过朝廷的考核,从而派这些人为国家和百姓做贡献。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任人唯贤。尤其是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更是形成了一股又一股势力。
在古时候最尊贵的就是“五姓七望”,连皇室都没有资格迎娶。那么这“五姓七望”都指的是什么呢?为何“五姓七望”最后又衰落了呢?
士族的崛起
物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叫做守恒定律。两千多年的封建各方势力一直都是此消彼长。
一种势力消亡或者逐渐衰落,而另一种势力就会崛起。士族的崛起同样也是对于贵族治的挑战,从春秋时始基本上都属于世袭制。
说到秦始皇一六国最大的贡献自然是实现了中华的大一。从此有了中国这个概念
,虽然秦朝的存在时间不长,但是对于中华民族有着深刻的影响。
书同文,车同轨都是秦始皇一六国作出的重要贡献,
而其中有一点被人忽略,就是随着秦国灭六国结束贵族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诸侯时代不单单天子世袭贵族世袭,就连官员也是世袭。
现在有一个词叫做阶级固化,很多人觉得自己凭借一生的努力都无法赚得巨额的财富跻身上流,于是大声喊着阶级固化。然而,正的阶级固化就是在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前。
那个时代是典型的贵族。试想一下你读书很好又很有才华,除了是平民百姓出身之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有人处处都不如你,而他的父亲当官,这个处处都不如你的人就可以继承父亲的官职。
贵族治就意味着人才的流动完全封死了
。为什么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可以成为战争机器?除了变法得当之外,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时秦国有规定在战场上立下相应的功劳,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官职。
想到这里很多人就简单地明白贵族的弊端在哪里。而随着秦始皇的一,分封制度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另一股势力就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这就是士族。士族从汉始逐渐形成,简单来说士族就是地方豪强。
贵族彻底消亡之后士族登上历史舞台,在东晋时期士族达到高峰。说到九品中正制很多人都不陌生,诞生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就是为了保族的利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三国时期,包括曹,诸葛亮在内都认为士族开始成为巨大的威胁。
士族也分势力大小。当时各地豪强都结成了不同的派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五姓七望”。“
五姓七望”尊贵到什么程度?就连皇帝想赢取五星期望的女子都很难。那么“五姓七望”都有哪些士族呢?
五姓七望
“五姓七望”简单来说就是指从东晋时期一直到唐朝发展到顶峰的七大家族。与其说是“五姓七望”不如说是“七望五姓”。七大望族有两个望族是同姓的,一共有五个姓氏所以称为“五姓七望”。“五姓七望”中三个姓氏分别为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以及范阳卢氏。
还有四个家族分别是博陵崔氏以及清河崔氏,陇西李氏以及赵郡李氏。
这样加起来一共就是五个姓氏,但是有七个家族。这七大家族非常有名望。之所以说他们很尊贵,是因为唐代人的理想就是“中状元,迎娶五姓家族的女子”。
其中能娶到五姓家族的女子中状元还要难度高。哪怕中了状元之后想在朝堂上站稳脚跟很难,但是能娶到“五姓”的女子基本上就相当于平步青云,按照现在流行的话说能少奋斗十年。
都说富不过三代,但是“五姓七望”的家族都是累世豪门。就拿杜甫来说,别看上面“五姓七望”中没有杜氏,但是杜甫的母亲正是清河崔氏。到杜甫这一代连20代都不止,清河崔氏仍然很有势力。
“五姓七望”的家族绵延数百年也走出了很多人才,其中不乏状元宰相,更不乏进士。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的河西裴氏放在“五姓七望”中都不够看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五姓七望”的地位确实非常高。
古时候地位最高的是皇帝,那么为什么说皇帝迎娶“五姓七望”都不够格呢?这还不是人说的,是皇帝自己承认的。
安史之乱之后,唐文宗说过一句话,我家二百年天子不及崔卢耶。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五姓七望”从东晋开始一直在唐代都有很高的位置,那么“五姓七望”为何又逐渐衰落进而退出历史舞台呢?这就得从安史之乱说起。
安史之乱不仅将大唐画卷从中斩断,“五姓七望”家族也随之衰落。
士族的衰落
与其说是“五姓七望”的衰落,不如说是士族的衰落,安史之乱确实导致盛唐的画卷从中斩断,而影响“五姓七望”命运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唐朝创立了科举制。
科举制度逐渐完“五姓七望”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科举制度对于寒门学子改变命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也改变了整个人才遴选的机制。
唐朝创立科举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目的。无论你是贫苦家庭的孩子还是豪门贵族,都得参加科举考试。
虽然从科举创立开始一直到清朝延续数千年的科举制度出现层出不穷的弊案,但总体来说打破了之前的阶级固化让普通的寒门学子看到了鲤鱼跃龙门改变命运的希望。
“五姓七望”为代表的士族也逐渐得到动摇。
仅仅在唐朝“五姓七望”为代表的士族就受到过两次打击,一次是安史之乱的波及,而另一次就是唐末黄巢。之所以说皇帝迎娶“五姓七望”都不够格,就因为“五姓七望”为代表的士族掌握了封建王朝最重要的一个渠道——人才晋升的渠道。
如果没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士族控制下的官场就如同一滩死水,所有的人盘根错节。皇帝行使命令治理国家处处被掣肘自然也就有了别的想法,所以科举制应运而生不单单是当时生产力的变化,更是士族对于皇帝已经产生威胁。
总结
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承认自己甚至不如这些世家大族,从某种程度来看不失为一种捧。
到了宋代科举制度逐渐完,人才的晋升通道也逐渐打通。寒门学子与士族分庭抗礼,“五姓七望”也风光不在。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