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五谋臣具体指哪五个人?为什么荀攸在史书中记述甚简?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魏五谋臣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曹魏五谋臣,指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人。因为这五个人对曹魏势力的成立与巩固有巨大贡献,所以,把他们叫做曹魏五谋臣。唐朝宰相朱敬则在《隋高祖论》里称及:“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可谓天下之精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爱自秦汉,讫於周隋。“
历史争议
词条五谋臣出自《隋高祖论》,归纳此五人为汉末谋士精英。从史学和时间角度上讲,这五人更亲近汉而非魏。
曹氏魏国作为诸侯国出现时间在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五月),曹丕篡汉称帝魏正式成国的时间为公元220年。
在讨论东汉末年的局势人物,应当务必分清汉与诸侯,公家与幕府间的关系。本幕府时期在一定程度上模仿汉制,大家可以参考理解。以下针对部分易混淆的问题做一些修正。
为何荀攸在史书中记述甚简?
荀氏是士家,领公职。早在何进时期荀攸就已经是黄门侍郎。黄门侍郎的品级虽然算不上高,但是是皇帝的近臣,有出入黄门(禁宫)的权力。荀氏在荀攸祖父的那一辈,一门八龙,与汉朝廷的关系非同一般。
曹慕名延揽荀攸入幕,只封军师。而郭嘉和其后的董昭为军师祭酒(祭酒即主管),明显在荀攸之上,就是因为了解荀氏在汉魏相争时不可能站在曹这一边,而董昭则是为曹晋魏王建立理论依据的人。
所以荀氏和曹氏在汉魏交替时是有冲突的,不单单荀攸十二策投递无门,荀彧晚期也烧毁了不少谏书。
何谓“吾之子房”?
荀彧举孝廉后因曹引荐出仕,曾短暂担任曹幕僚(192~196),因为其世家身份很快就获得了公职身份,任汉侍中,代尚书令,为汉代内政大权,离开曹幕府。但是荀彧并没有拍拍屁股走人,他为曹推荐了很多继任(太祖问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彧言“荀攸、锺繇”。先是,彧言策谋士,进戏志才。志才卒,又进郭嘉。)
所以不要问郭嘉的“十胜十败”说为什么“四胜四败”说出名,因为当时郭嘉是曹幕僚谋主,而荀彧最多只能算是相互通信发表的建议,当时荀曹已无从属关系。
曹在新得荀彧时喜曰“吾之子房”其实寓意颇深。这里我们就要先了解张良和刘邦的关系。张良也是士族,三代韩相之后,秦末其志向是复韩国。虽以客卿为刘邦谋主,但在刘邦灭秦封汉中王后依然选择返回韩国。出仕韩相是他的毕生志向,直到项羽斩韩王,他才再归刘邦全心佐汉。
所以荀家对于曹始终是客卿,曹暗示荀氏后可以重择新主,但荀彧显然并不赞同。董昭劝曹晋魏王,荀彧反对,二人终于反目。曹将荀彧调离中央,荀彧不久病逝。
因为曹是荀彧知遇上司,二人早期关系确实非同一般,但是荀彧的贡献多半在汉不在曹。他对曹最大的帮助是引荐了不少贤良。在196年以后,荀彧与曹的互动,能找到的也仅仅是“四胜四败”一书而已。
郭嘉究竟是何角色,为何没有位居显职?
历史的相往往超越普遍的认知。曹对郭嘉的看中远胜于刘备对诸葛亮。
荀彧向曹推荐荀攸,钟繇,戏志才,郭嘉等,荀,钟,戏三人入仕尚在郭嘉之前。以荀攸这样的士子,智者,也在幕府中只落个军师。郭嘉却在初来乍到的时候就被封为军师,幕僚的首脑——军师祭酒。
刘备遇到诸葛亮,只封了一个军师中郎将,在幕僚杂官里位低于杂号将军。就算到了诸葛亮入蜀的时候,诸葛亮在刘备幕僚里的位置依然低于糜竺,简雍,孙乾。
所以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在幕府时期,郭嘉受到的重视远远大于荀彧,诸葛亮(之于刘备)。而郭嘉所缺的只是寿命和际遇。
郭嘉死于207年,曹连丞相都没当上,没有大规模分封幕僚。郭嘉从征十一年,自198年正月至207年,有十年的时间稳坐曹幕府首席。所以曹说“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嘱之”并非夸张。
曹仁的问题和郭嘉一样,他是曹幕僚武官,前期也只领杂号将军和爵位,但他活到了曹魏建国,就成了大司马。诸葛亮活到了蜀汉建国,就成了丞相。郭嘉死的时候,诸葛亮还没出仕,他做了一辈子司空府(曹)的幕僚首席军师,这只是时代问题。
究竟谁启曹魏之先?
因为原词条定义曹魏五谋臣的重要功绩之一是:帮助曹丕登基皇位,巩固曹魏势力。
我们单从曹魏立国的角度来看,正居功至伟的文臣有如下几位。
首先是曹幕府军师祭酒,郭嘉的继任董昭。他建议恢复古封建制,为曹自立魏王创造制度。并且是曹晋丞相,晋魏王劝进的发起人。
贾诩在立嗣问题上力挺曹丕,也是魏代汉的一大助力。220年如果换曹植在同样的位置,汉朝未必覆亡。
钟繇是魏诸侯国相国,汉帝禅让的重要支撑者。
华歆是魏国代汉后初代相国,亲自主持封禅。
王朗,曹幕府末代丞相军祭酒,在魏诸侯国成立后治魏县(魏诸侯国辖境),与诸侯国相国钟繇一起治狱修法,为魏创立国之基。
这五人都成为魏初重要权臣。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