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不害变法的效果如何?让韩国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强大
韩武,即韩昭侯,战国时期韩国第六位君主,他在位时期是韩国国势最强的时候。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实力较弱,所以待遇一直不太好。
虽然是弱国,而且处于诸强的包夹中,但也有它的生存之道,气吞声是主旋律。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人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他就是韩昭侯。
《史记》有记载,“懿侯卒,子昭侯立。”
韩昭侯是韩国历史上第六位君主,在位三十年,执政时期国势最强。
即位之初,韩昭侯就意气风华,初生牛犊不怕虎,联合赵同讨伐当时的霸主魏国。
双方在浍水大战,结果韩赵联军被魏军打得兵败将亡。
韩昭侯不甘心失败,公元前358年,再次发动大军攻打魏国,战事相当顺利,韩军一路高歌猛进,攻占了屯留、长子等数座城池。
然而好景不长,一年之后,魏惠王任命庞涓为主将,率领魏武卒全面,结果韩军大败。
魏军没有罢手,而是继续穷追猛打,直逼韩国首都新郑,韩昭侯与魏惠王结盟。
在随后的一段时期,中原陷入混战局面,各国相互征伐。
公元前353年,韩昭侯趁机出兵进攻虚弱的东周,大赚了一笔。
《史记》有记载,“伐东周,取陵观、邢丘。”
庞涓率领魏军进攻齐国,却在桂陵一带被田忌和孙膑击败,幸亏韩昭侯及时回援,否则魏国损失更大。
公元前342年,孙膑在马陵一带大败庞涓,魏军几乎被全歼,这一战也把魏国从霸主之位拉下马,天下局势顿时大变。
就在这时候,韩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兴起了一股变法热潮。
韩国的地理位置相当严峻,被楚、魏、秦、赵等强国包围。
为了在夹缝中生存,一方面主动向外扩张,如吞并郑国、蚕食东周;另一方面强化内政,如军事和经济。
战国时期,要强化内政往往就是变法,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韩昭侯招贤纳士,终于找到了一位人才,他就是申不害。
申不害原本是郑国一个小官吏,郑国被韩国灭亡后,他开始学习法家,二十年后终有所成。
申不害不仅于变法,也于玩弄权术,在不知道君主的想法之前,一般不会轻易发表意见。
公元前354年,魏国攻打赵国的邯郸城,韩昭侯犹豫不决,不知道帮助哪一方对韩国更有利,于是找来申不害听听他的建议。
申不害不肯轻易发表意见,借着事情重大需要考虑而暂时搪塞过去。
随后,申不害找来两位辨手,在韩昭侯面前各自抒发不同的观点。
申不害就从韩昭侯的话语中找到君主的“主张”,久而久之,申不害便成为韩昭侯身边的红人。
当然,只懂得钻营的人是不会得到正重用。
公元前351年,韩昭侯破格提拔35岁的申不害为相,全权负责韩国的变法。
申不害与商鞅是同时代的人,两人才能不相上下,但是变法走了不同的路线,导致秦国能逐渐强大最后一六国,而韩国只能强大十五年。
商鞅变法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奖军功建县制,然而申不害认为,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要保证君主的强大,因此鼓吹“君主论”。
申不害变法过于侧重权术,终究无法使韩国像秦国一样,成为战国时期的一流强国。
但是,它毕竟加强了君主集权,韩昭侯又是一位厚黑学的高手,有惊人的领悟能力。
《史记》有记载,“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因此,申不害在韩国为相十五年,在韩昭侯的配合下变法成功,韩国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富强起来。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