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的文学主张是什么?冯梦龙受谁的影响较深?
冯梦龙受李卓吾的影响,和其敢于冲破传观念。他提出:“世俗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情史》卷一《总评》)强调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综合冯梦龙的小说创作,他的文学主张主要有下面三点。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主张“情”
冯梦龙在文学上主张“情”。他重感情,认为情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东西,甚至提出要设立一种“情教”,用它取代其它的。他曾自负的说“子犹诸曲,绝无文采,然有一字过人,曰”。(《有怀》评),又在《叙山歌》中说山歌“借男女之情,发名教之伪药”。
落实到小说中,他在《警世通言序》中说小说要做到“事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在他的有关小说的眉批里,常可看到“叙别致凄婉如”,“话得切动人”,“口气逼”,“”等。情、事、理是冯梦龙在各种文学形式中反复提到的,是他追求的总目标,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第二:不反对文言小说
他虽然不反对文言小说,他的《情史》便收集了很多文言作品,但他更强调文学作品的通俗性,作品通俗易懂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在《古今小说序》中说:大抵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试令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脰,再欲捐金;怯者勇,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
又在《醒世恒言序》说:“尚理或病于艰深,修词或伤于藻绘,则不足以触里耳,而振恒心”。这里,“文心”指的是文人典雅的作品,“里耳”是闾巷平民的感受,只有通俗的作品,才能得到闾里小民的欣赏。
第三:主张文学有教化作用
冯梦龙主张文学有教化作用,而且主张把教化的内容和通俗易懂的形式结合起来。他在《警世通言序》中举了里巷小儿听《三国》故事受小说人物影响的例子: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
这个例子生动的说明通俗小说的巨大影响力,确不是被奉为经典的《孝经》、《论语》这类书所能达至的。所以冯梦龙希望借着这些通俗作品去达到教化的目的。“三言”就是他的实践,他解释“三言”的命名:
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者,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醒世恒言序》)
明白的昭示这套书的目的是“导愚”、“适俗”和“习之不厌,传之可久”。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