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是哪位君王为这个国家埋下了灭亡祸根?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韩国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好,我们继续讲述山东六国都是哪任君王为本国埋下的覆亡祸根,使得各国纷纷走向衰败,给了秦国一天下的机会。我们昨天说的是魏国,作为战国首强的魏国,却是在魏武侯与魏惠王父子手中,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如果大家有疑问,可以去笔者首页翻阅上一篇关于魏国的文章。当然了,还是那句话,这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若持有不同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三晋之中的韩国,我们来看看是哪任君王为这个国家埋下的覆亡祸根,以至于成为秦灭六国的“试金石”。
韩国,在七雄之中,这个国家仿佛最没有存在感,的是“是人是鬼都在秀,只有韩国在挨揍”呐,韩国在整个战国时期,一直在秦、齐、楚、魏四国中摇摆不定,结果被各国时不时就来一顿胖揍。说起没有存在感,七雄之中另一个和韩国肩的就是燕国了,可是人家燕国好歹还有借秦赵之势,几乎将齐国灭亡这一战绩值得吹一吹,可是韩国呢,吹都没得可吹的……
难得有一个“劲韩”时期国力还过得去,结果呢,那可谓是“生不逢时”,韩国毗邻秦、楚、魏、齐、赵这五个国家,而当时的秦、齐、楚、赵这四个国家都处于崛起的上升期,而唯一处于衰落期的魏国呢,人家好歹也是瘦死的骆驼马大,仍旧还是那个巨无霸,秦、楚、齐这三个国家动魏国前都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就不用说小小的韩国。
说了这么多,有很多看官都会说,说这么多和文章主旨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为韩国埋下覆亡祸根的,正是这位使得韩国有“劲韩”之名的韩昭侯,准确来说,是那场让韩国短暂强盛,却带来了无穷后患的申不害变法!
申不害,法家三派之中的术派代表人物,早年曾在郑国为官,在郑国被韩国吞并之后,作为“郑之臣”入韩为官,因数次奇谋救韩,而被韩昭侯所看重,于公元前351年被拜为韩国相国,主持变法,史称“申不害变法”。
法家在战国初期的杰出代表李悝之后,直到那位集大成者——韩非子出现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致分成了法、术、势三派,其中,商鞅是法家法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观点便就是依法治国,商鞅变法就是最好的实践;慎到是法家势派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观点便就是尽可能地扩大的威权,加强君主集权,此举并未在哪个国家践行过,但却也影响了此后的历朝历代;前面我们也说了,申不害是法家术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观点便就是术治,君主以术驾驭臣下,控制国政。
请注意,法家三派都是以“法”为基础。但是在这其中,商鞅的“法”是至高无上的,“法”的施行是公平公正,不受君王主观意识影响的,而慎到的“法”则是加强君主集权,君王以“法”约束臣下,申不害的“法”呢,那是服从于君王的,用不用“法”全凭君王一人决断。
基于这种学说基础上的改革,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变法就算成功了,那也只能是一时之利,而非万世之功!
就拿与申不害变法几乎一时期的秦国来说,秦国在商鞅的主导下,也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在这场改革中,秦国确立了至高无上的“法”,君王不能干涉秦法的施行,就算是天子犯法,那也是与庶民同罪,秦惠文王在储君时期的遭遇足以说明这一切。而韩国呢,韩法能不能实施,全看韩昭侯的脸色,韩国的“法”,不在于规章制度,而在于一个“执法的君王”。
再从两国的君臣关系来说,秦国从此基本实行了官僚,任人唯贤,从商鞅到公孙衍、张仪、司马错,再到魏冉、范雎、白起、蒙骜、尉缭子、吕不韦这些朝廷重臣,又有几人出身贵族,又有几人是秦国人?可秦国能够依照他们的能力、功勋给予适当的职位,并且能让他们在朝堂之上畅所欲言,甚至可以当庭指出君王的不当之处。
反观韩国,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官僚,也按能力、功勋授予官职,可是呢,就连变法的功勋之臣申不害都要看韩昭侯脸色行事,更不要说臣子了。而且,韩国朝臣之间不管是内忧外患,还是天下太平,都是相互倾轧,秦国呢,总是能一致对外,如此的韩国,岂能不亡?
也正是韩昭侯时期的这场“申不害变法”,让韩昭侯的玄孙韩桓惠王闹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大乌龙”,非但没有让自己逃过一劫,而且还坑惨了队友——赵国在长平惨败,周王室灭亡……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