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的突骑为什么以开始是胡汉杂糅,后来又以汉为主?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汉军事力量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突骑是中国古时候具特色的骑兵部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最早的突骑是从秦代的屯骑开始的,当时为了加强对边境的治,提高对抗匈奴的能力,汉代在其基础之上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射特色,形成了这一特的兵种。在其历史的演进与更替中,由于军队规格的不断改制,突骑在各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从一开始的“以胡汉杂糅”慢慢演化成“以汉为主”,其在秦汉军事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秦汉军事实力强化的标志之一。

  匈奴屡次侵犯,突骑的设立成为迫在眉睫之事,且兼备“作战”与“牵制”两大功能

  提及突骑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汉书》中,但是其中对突骑的记载也只是东汉幽州突骑之名,并没有深入涉及。经过出土的秦始皇陵发现,突骑其实源于先秦时期的屯骑。为避免因为名称而造成的误解,因此本文一使用突骑这一名称进行介绍。

image.png

  简而言之,突骑就是骑兵,只不过为了显示骑兵的组织战斗能力强,能够破敌于千里之外而闻名,故名唤突骑。在秦代,匈奴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干扰治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因为匈奴好战,而且尤重骑射,这样对以步兵治中原的秦代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威胁。

  秦始皇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便开始殚精竭虑的修建起了长城。长城的崛地而起,缓解了匈奴频繁扰乱中原生活的苦恼。但是在边境地区,匈奴烧抢掠的现象依旧频发。为了巩固秦国疆土不受侵犯,秦始皇开始设立骑兵部队,名为突骑,专门应对此类问题。

  《史记·匈奴列传》中对当时秦汉之交的匈奴有这样的记载:“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这是一个孩童时期就会骑羊的民族,由此可见以匈奴为主的北方游牧民族在骑射方面的重视程度。

  从秦始皇兵马俑的设置上,不难发现,在秦时就已经有了专门的轻车锐骑。由一辆阙车、步兵和骑兵组成的一个简易的作战小组。在正的战争中,阙车可以使得队形稳固,步兵能够很好地掩护骑兵前进,骑兵则主要发挥战斗作用。

  为什么要说突骑改制前是胡汉杂糅呢?其实匈奴只是对北方民族的称,还有胡人、戎狄等不为人熟知的称呼。因为自幼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来说,能够见到宝马良驹已经是此生有幸,更不要提及在马背上射箭了。为了解决匈奴的入侵,培养专门的骑兵,从秦始利用俘获的匈奴骑兵来培养自己的骑兵力量。

  所以最初的时候,骑兵部队主要是将俘获的胡人骑兵为自己所用,并答应他们只要取胜,就在中原为他们加官进爵,因此也就出现了突骑胡汉杂糅的现象。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代之前,考虑到先前培养突骑的方式是采用胡人为主,辅以。于是刘邦就想将步兵的优势和胡人的骑射相结合。通俗来说就是让步兵学会骑马射箭,这样就能够弥补自身的短板。

  “汉有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之。项王大怒,乃自披甲持戟挑战。”——《史记》

  汉代创的一种步兵骑兵相互增益的培养方式,在之后汉武帝一匈奴的战役中可以看出,汉代的骑兵能够和胡人的骑兵相互牵制。也正是因为如此,原本胡汉杂糅的局面,开始以汉为主,胡人辅之,并在东汉实现这一转变。

image.png

  《后汉书》:“会王郎起,北州扰惑”之际,率领幽州突骑的东汉开国元勋吴汉,在投刘秀之前就创下了丰功伟绩。后来因其“素闻光武长者,欲归心”导致君臣二人不和,终于造成西汉覆灭,开启东汉时代。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突骑在演变的过程也是在继承中创新的,兼备作战与牵制两大主要功能。

  胡汉杂糅到以汉为主,秦汉突骑主要依托两大方向:对匈战争、军制改革

  不论是胡汉杂糅还是以汉为主的突骑部队,作为对外战争的主力,突骑在各个朝代都有着首当其冲的作用。秦汉之交,为了抵御边境匈奴的肆意乱,那时的突骑主要以防御为主,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出击,更多的时候是在匈奴进犯的时候才会出击自保。

  到了西汉时期,由于汉武帝想要一中原,彻底歼灭匈奴的心愿。西汉王朝开启了与匈奴长期并且大范围的战争,而在这一时期,突骑也就开始充当对外战争的主要力量。虽说这一时期突骑的主动出击表明了汉代的兴盛。

image.png

  “匈奴入上谷,略吏民……秋,匈奴入辽西,太守。”——《汉书》

  根据这样的记载,可以得知当时的突骑的战斗实力相对于匈奴的天生骑射,还是有些差距。

  当然,虽然面对匈奴的各种挑衅无能为力,主动出击的时候也是败多胜少。但是西汉王朝并没有放弃。这也是促成之后东汉突骑以汉为主的原因之一。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史载:“公元前129年,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获首虏七百级。”

  于是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带5万精兵以及西汉幽州突骑北征匈奴。之后再次取得不俗的战果,史料记载:“霍去病等部斩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卫青虽未俘获单于,但也斩捕俘虏万九千级。”卫、霍二人也因此加官进爵。

  虽说西汉对匈奴的战争中多以失败告终,但正是因为英勇抗敌、无谓牺牲的精神,才使得西汉最终战胜了匈奴,西汉末年幽州突骑也成为了天下精兵的美名。

  东汉在继承了幽州突骑特点的基础之上,一改先前的胡汉杂糅,取而代之的是以汉为主。从东汉幽州突骑的编制上来看,不论是军官还是士兵,几乎都是的身影。这一切都源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军制改革。这一改革极大地增强了东汉突骑在实际战争中的作用,将步兵于近战的特点用于马上,和于骑射的匈奴相互制约。

  匈奴的骑射一般是远距离的进攻方式,而东汉的突骑既擅长远射也擅长近攻。东汉幽州突骑在东汉开国战争中最为闻名。

  “会蓟中乱,光武遂南驰,官属各分散……各发突骑二千匹,步兵千人兵千人。斩校尉以下四百余级,斩首三万级。”——《后汉书》

  这等战绩是前朝所不及的,但东汉后期因为胡汉的例极为失衡造成了后来东汉的覆灭。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淮颍突骑。公元454年,刘宋国内发生了鲁爽等人的叛乱,南朝宋孝武帝随即发布讨逆檄文,追一干人等。据《宋书》载:“薛安都控率突骑,陆道步驰,及爽于小岘。”薛安都正是借助淮颍突骑阻止“自与腹心壮骑断后”的鲁爽等人相连。由此可见,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突骑一直以来都对维护国家的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image.png

  从“胡汉杂糅”到“以汉为主”的转变,实为秦汉军事实力强化的过程,与军队建设相挂钩

  东汉之后的魏晋时期,除了继承以汉为主的培养方式。南北朝更是发挥了自身民族的特点来培养突骑。魏晋南北时期,鲜卑族一中原,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之一的鲜卑族,骑射是他们的天然优势。因此形成了具特色的重甲骑兵、轻骑兵和双马镫。

  突骑从开始的胡汉杂糅,到后来的以汉为主,最凸显的无疑是在选人用人上的原则发生了变化,实际上为秦汉军事实力强化的过程。但是这并不影响设置突骑作用的发挥。突骑作为西汉以来的一支专门化的新锐骑兵部队,无论是在抵御外敌还是扩充疆土方面都取得了应有的成绩。

image.png

  在这一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失败,但其中形成的突骑精神尤为重要。西汉时期为歼灭匈奴,幽州突骑不畏牺牲,坚持不懈的顽强奋战,东汉开国期间,改制后的幽州突骑作战迅速,将原先的近战短板通过骑射放大到马背上,极大地增强了突骑的战斗实力。

  总而言之,突骑是从军队的装备、兵源的选择、武器的创新以及战术的运用等方面加以完的,对其后朝代军队的建设有着借鉴意义。例如在唐代的安史之乱,叛军多以突骑作为主要力量割据幽州等藩镇地区,造成朝局动荡不安,金也是依“乘蔡州大雪,突骑五百寇城下”灭掉的北宋。

  此类现象的出现,大多是突骑和官向后产生的内部矛盾。因此,正确处理好军队内部的胡汉关系才能够将突骑的作用发挥出来,厚此薄彼的军队建设终将导致自身的覆灭,突骑便是古时候军队中的一支秀,成为历史上的精彩一笔。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