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能与郭子仪相提并论,为什么却没他出名?

  为什么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光弼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光弼绝对是可以和郭子仪相提并论的历史人物,而且史书上的普遍观点,无论管理才能、军事才能,李光弼都是优于郭子仪的。

  郭子仪混得李光弼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郭子仪活得较久。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论有多伟大,在很多时候,也是非常脆弱的。至少寿数这种事,心说,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

  李光弼57岁就死了,当时的李光弼,就足以名垂青史了。

  如果郭子仪在57岁时死了,恐怕也就是一个只能在史书字缝中才能找到的人物;因为当时的郭子仪还未混到节度使的职位。话说回来了,就算混到了节度使的位置上,唐玄宗时代的节度使多,郭子仪又算老几呢?

  郭子仪熬成节度使时,已59岁了。那一年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升任朔方节度使,很快成为时代顶尖的军方大佬。

  但是在62岁,郭子仪因为邺城大败,被唐肃宗闲置。

  在唐肃宗快死时,郭子仪曾短暂复出过,代宗上位很快又被闲置。那一年郭子仪66岁。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郭子仪突然死了,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如果郭子仪当时死了,谁也会觉得,郭子仪的一生有些太憋屈了。

  关键是,郭子仪如果当时死了,谁也会觉得,郭子仪一生的成就,明显不如李光弼;无论从能力,还是战功,抑或是戏份,他都明显逊色于李光弼。

  但是郭子仪并没有死,所以前面有更大的辉煌等着他。

image.png

  郭子仪67岁时,代宗出逃关中。

  那一年李光弼55岁。

  他们两个人在当时,江湖地位是相当的,虽然李光弼领先一点,但是两个人是在一个台阶之上。

  但是从此以后,两个人的差距渐渐拉大了。

  看到皇帝逃出长安城,应该怎么做呢?

  郭子仪积极地站在皇帝身后;李光弼却是在一旁看皇帝的笑话。

  李光弼之所以这样玩,并不是简单的因为李光弼忠心低于郭子仪。

  实在是因为郭子仪的根基在西北,而且当时处于闲职之上,幻想较少一些。而李光弼坐镇徐州,处于皇帝鞭长莫及的地区,幻想难免会较多一些。关键是,在当时背景下,就算李光弼愿意积极救援皇帝,手下的将领,也未必响应他;因为这个昏君有今天的下场,那就是报应!

  结果,皇帝并没有因此翻船,而是很快再次回到帝国都城。

  这样一来,李光弼就尴尬了。关键是,从此陷入绝境之中。

  因为这是一条不归路,李光弼走出这关键的一步,再想回头,好像是看不到机会的。

  当时皇帝给了李光弼一个机会,问题是这种机会,李光弼实在不敢把握。皇帝调动李光弼的工作,据说,如果李光弼愿意服从调动,皇帝就会原谅他。问题是,李光弼哪敢离开自己的老巢呢?

  这条路,之所以是不一条不归路,就是因为皇帝给他机会时,他也不敢轻易把握。

  皇帝在调动李光弼工作时说,这是给李光弼一个表现忠心的机会,问题是,谁敢说,这不是因为李光弼在自己老巢里,皇帝还有所顾忌,所以就想把李光弼调离老巢?

  事实上,很多人就是因为把握的这种机会,所以最后死得很难看。因为皇帝在时,常常都是这种套路;总而言之,先解除对方的权力,然后再死他。

  这就好像,你背叛了大哥,你现在手里拿着枪,大哥和颜悦色的对你说,只要放下手中的枪,咱们还是好兄弟。你敢相信吗?

  你手里拿着枪,大哥想惩罚你时,还有所顾忌,如果你扔掉了手中的枪,大哥想怎么收拾你,就可以怎么收拾你了。

  正让你绝望的事在于,你就是手里拿着枪,好像也看不到希望!

  李光弼以前很牛X,主要是因为他是皇帝最信任的帅,所以谁与李光弼作对,都得考虑好后果。

  一切是显然的,李光弼本身就是牛人、而且有着自己强大的直属军队;更主要的是,当李光弼是为维护皇帝的权威而战时,身后将有着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财力补充,皇帝还授权他节制众多军队。在这种背景下,自然没有人敢轻易招惹李光弼。

  因为类似的原因,以前李光弼一怒,董秦、田神功等军方大佬,都是一脸的惶恐。现在,这些人都是动不动给李光弼脸色看,李光弼也只能着!

  史书在说,董秦、田神功等军方大佬从前畏惧李光弼,后来动则给李光弼脸色看时,都是强调,李光弼从前忠于皇帝、后来不忠于皇帝了。似乎总是有意无意的让人感觉,人们从前害怕李光弼,只是害怕李光弼伟大的人格(忠于皇帝);后来轻视李光弼,主要是轻视李光弼人格堕落了(不再忠于皇帝)。

  其实呢,这是因为以前李光弼有皇帝罩着,现在皇帝不可能罩着他了。

image.png

  这就好像,李四是一个大哥的金牌打手,所以在江湖上非常风光。

  于是李四渐渐感觉,自己之所以这样风光,主要是因为自己身手了得,和自己敢打敢,于是看到自己大哥竟然敢对自己不好,就公开给自己大哥脸色看,甚至还对自己大哥落井下石。

  李四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典型的认不清自己。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能力自然重要,但是平台更重要。

  你站在一个强大的平台上,你的每个行动,都可以从平台上获得各种形式推动支持,在这种背景下,你的能力就可以得到尽情的发挥。如果你离开了那个平台,你还能那样牛吗?通常情况下,你是不行的。

  李光弼背叛皇帝后,马上迅速堕落为一个普通的军阀了。

  因为李光弼现在全部的资源,就是源于自己军队控制的狭小范围,出了这个范围,谁会把他当头蒜看呢?

  而以此时有限的资源,不要说与皇帝公开叫板了,就是面对周边杂七乱八的小军头,李光弼也得学会夹着尾巴做人。因为的翻了脸,他很难后的,尤其是对方打着忠君的旗号与他叫板。

  以前,李光弼是主要之一,自然有权节制众多周边的小军区;现在他背叛了皇帝,这种权力自然消失了。

  以前,他是皇帝最信任的军方大佬,皇帝自然会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现在皇帝自然不会这样做了。

  现在呢,一切反过来了。那些愿意打着忠义旗号恶心、嘲笑、打击李光弼的人,却有可能得到这一切,在这种背景下,李光弼自然无法傲视天下了。

  史书为了突出皇权的神圣性,在说到人们忠于皇帝时,常常会模糊皇帝控制着巨大的资源,更会模糊人们与皇帝合作时可能得到的巨大的利益。在这种背景下,忠义思想就变得非常神奇了。

  其实呢,人们忠于皇帝,就是为了能获得皇帝的各种资源供给;人们不敢轻易背叛皇帝,就是害怕丧失这一切,更害怕皇帝利用这种资源强有力地打击自己。

  我们只要知道这种事实,自然就会知道,郭子仪为什么会一直忠于皇帝了。

  因为的背叛了皇帝,郭子仪的结局与李光弼并不会有本质的差别。

  郭子仪一言一行,始终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主要是因为他是为维护皇帝的权力努力,所以他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得到大唐帝国的强有力支持,并不是简单的因为郭子仪神功无敌。如果背叛了皇帝,他就会丧失这一切。

  李光弼陷入这种困境中,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以前,帝国给予他各种荣誉,周围人给他各种尊敬,现在这一切都没有了。就算人们勉强给他一些荣誉、尊敬,也会用一种看着贞洁妇女失节的眼神,总而言之,这么好一个贞洁妇女,竟然会干出这种事来,是可惜啊!

  更主要的是,李光弼也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的前途只会越来越暗淡;甚至是越来越绝望了。尤其是皇帝调动他时,他更是感觉怎么做似乎都是个错。

  接到皇帝的调令时,李光弼可以选择的上中下三策大约是这样的。

  上策就是继续和皇帝公开叫板,总而言之,大唐皇帝昏庸无道,大唐中央贪污,我李光弼要代表天下人的意愿重组中央。

  但是看着以郭子仪为首的各种人一脸永远忠于皇帝的样子,李光弼想一想也有些绝望了。要知道,不要说郭子仪等人了,就是安史余孽,也都是或或假的用这种眼神看着皇帝,你叫李光弼能看到什么前途呢?

  下策,就是乖乖接受皇帝的调令,总而言之,我错了,我想心悔过,我这百八十斤就交给您了,任任剐悉听尊便。

  但是,还是前面的例子。这就好像一个贞洁的妇人,突然失节了,现在弄得满城风雨,就算她老公愿意原谅她,她恐怕也有死的心了。

  关键是,李光弼对皇帝也未必有什么信心,因为现在他没有进入皇帝的手心,皇帝还会对他表现出各种充满的行为。李光弼的母亲被皇帝接到都城,给予各种尊贵的待遇,李光弼的弟弟给予重任,如果李光弼到了京城呢?

  于是选来选去,李光弼只能选择中策了。那就是他赖在自己地盘不离开。

  但是,现在这种中策的选择,其实是一种绝望的看不到出路的选择。因为,光弼走到这一步,江湖地位其实都不能与关东四大藩镇相了,关东四大藩镇幽州、魏博、成德、淄青,这四大藩镇早已开始自治了,而且人家已撕破脸去这样做了。

  现在的光弼呢?他坐衔徐州,他不是主要负责人,也无权节制周边军区,仅他的实力,与上述四大藩镇相,就差着一大截;至于地缘上,这里也上述四大藩镇差着一大截。而且人家们早已撕破脸割据一方了,光弼目前还不能、也不敢这样撕破脸。

  光弼的母亲、弟弟在皇帝那里,皇帝给予他们极高的待遇,就是希望李光弼不要越走绝,因为你敢撕破脸和皇帝对着,皇帝把他全家灭了,人们也只能怪他李光弼逼皇帝这样干。

  问题是,这样呆在自己地盘,能有什么前途呢?

  他既然不能下定决心与皇帝对着干,他下面的人,自然会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央表忠心,他周边的军区,自然会打着他的脸向中央表忠心。这样发展下去,到了一定时候,皇帝再调光弼时,光弼恐怕连继续赖在自己军区的资本也没有了。

  一个的陷入这种绝望之中,心力估计是会耗尽的。于是李光弼很快死了。这种死,对他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因为活下去,道路可能会越走越窄,结局越来越差。

  其实,从李光弼的结局,我们大约可以看出郭子仪如果的结局。

  当然了,因为郭子仪没有,所以人们难免会对郭子仪的前景估计太过乐观。事实上,李光弼在选择与皇帝作对时,肯定也想得非常乐观。问题是,还没有正式开局,李光弼就输得一无所有了。

  当然了,像李光弼那样突然想不开,于是走上邪路的人,还有一个完全能与郭、李可以相提并论的牛人,那就是仆固怀恩。

  事实上,仆固怀恩的,简单的看,郭、李更多。因为仆固怀恩的女儿,是回纥可汗的大老婆。

  尤其是回纥大军一出手,先是把安禄山叛军打得砖崩瓦解;回纥大军再出手,就把史思明叛军打得砖崩瓦解,更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取得这种力量的支持,再不济也可以混个石敬瑭啊,我是说向异族借兵,当一个儿皇帝;甚至弄好了,还可以混成李渊父子啊,我是说向异族借兵,辱负重让中原王朝走向更大的辉煌。

  但是很不幸,这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以回纥的实力,如果与大唐帝国中央合作,自然可以表现的神功无敌;换一个合作对象,回纥想迅速深入大唐帝国本土,都无法做到。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