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投降之前 蜀汉的实力究竟剩下多少

  很多人都不了解蜀汉实力,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三国末期,魏国权臣司马懿死大将军曹爽,其子司马师又废掉皇帝曹芳,司马家族至此权倾朝野,专心弄权,魏国也终于从自身的权利斗争中获得了一。

  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认为结束三国鼎立,获得大一的时机已经来临。于是率先发动伐蜀的战争,派出钟会、邓艾、诸葛诸三位大将,兵分三路攻夺蜀国

  蜀国这边,大将姜维被大军一路打一路退,退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剑阁前,本想着天然的地势险要打这场战。谁曾想将军邓艾却避开了姜维大军,抄小路到绵竹,进逼成都。

  重兵围城之下,蜀国皇帝刘禅在大儒谯周的劝说之下,向魏国投降,受封为安乐县王,自此,蜀汉灭亡。后人看史,对此则大多称刘禅为,认为蜀汉之所以会亡,全是后主刘禅之罪。

  那么,刘禅投降时,蜀国的国力究竟几何?蜀国成为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刘禅到底该负多少责任?

image.png

  一、刘禅有罪,罪不致死

  一个的君主,应当为国家灭亡负责,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只刘禅本人来说,却是罪不致责。至少当时谯周劝他投降,保全的不止是他自己,还有蜀国的百姓。

  其实,当时对于刘禅来说,只有三种选择:要么逃到东吴,要么逃到南中地区,要么投降于魏国。

  第一种选择是逃到东吴,东吴与蜀国自夷陵之战后,保持了近四十年的相安无事,两国的结盟非常稳固,但这是建立在三国鼎立的局势上的稳定。事到如今,东吴并不一定想接他这个烫手山芋。所以刘禅逃到东吴去,本质上跟投降魏国是没区别的。

image.png

  一旦刘禅蹿逃,蜀国落入魏国手里,着荆州的险要地势,再加上魏国本身发展就足可灭东吴。届时魏国联合蜀地将东吴三面包抄,东吴其实并无还手之力。所以即使刘禅逃到东吴,也是无济于事,死亡于他而言,或早或晚而已。

  另一方面,刘禅除了逃到吴国,还有南中地区这个选项。但南中地区在诸葛亮时代就叛乱繁多,到了刘禅手里,更是几次差点压不住。刘禅一直在南中地区实行压榨来巩固蜀国的政权,早就民愤四起,压都压不下去了。想着南中来翻身的机率相当于无。

  所以此时,投降魏国反而是最好的选择,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本国伤亡。而且作为第一个投降的之君,必将得到待。毕竟以后魏国还要攻打东吴,这时候厚待刘禅,也能给东吴已起投降之心的臣子做个表率。

  刘禅这几相较之下,得出来一个最优解——投降魏国。

image.png

  二、国式微,气势将近

  有人说,蜀国当时的大部队还尚可一战,可刘禅甚至还没有努力一试,就将父辈打下来的大好河山拱手相让,实在是窝囊。

  窝囊确实窝囊,但是当时如果的没有投降,而是举国之力搏命一战,蜀国难道就能搏出一个气数未尽吗?

  首先,当时已经是兵临城下不得不作出抉择的地步,而且魏国出兵整整十八万,反观蜀国,全国兵力算起来,不过十万,还是分散在全国各地。再加上魏国实力充足,后勤从厚。即使奋力反抗,作为益州大门的汉中都已经失守,整个成都平原又能抵抗多久?

  此时再来看看蜀国本身的国力。

  彼时蜀国不过九十万人口,苦苦供养着十万大军。反观魏国,常住人口已经达到六百多万,常备军队超过六十万大军。

image.png

  蜀国之所以能保持多年三国鼎立之势,仅仅是因为在地理上占据了特殊的优势,易守难攻。再加上魏国数十年都在进行内政斗争,没有时间来攻打蜀国而已。

  但只要魏国耗着蜀国,即使刘禅不降,也会被耗尽国库和军队,蜀国守不住,也挡不住天下大合的势头。

  再来是从夷陵之战的惨败开始,蜀国的衰微就已经埋下了伏笔。此后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又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试图挽救蜀国的大势。随后姜维又九伐中原,连年征战,耗空国库。姜维更是因为寸土难进,而没有脸面再见蜀国父老乡亲。

  此时,整个益州虽不至于百废待兴,但确实已经到了人民贫苦,疲惫不堪的地步了。“民有菜色”形容的便是蜀国的国民,人民怨声载道都是往轻地说,即使魏国不攻打蜀国,蜀国自己能撑多久,都是个未知数。

  毕竟这个国家从建立开始,就一直穷兵黩武。诸葛亮在世时,尚可一撑,但世界并非所有人都有诸葛之才。

image.png

  三、烂泥阿斗,扶不上墙

  回归到刘禅这里。蜀国之所以必被吞噬,其实还要从蜀国政局说起。

  蜀国本国,其实早已人才凋零。不说相父诸葛亮,就是三位贤相费祎、蒋琬、董允,都已经相继离世,诺大个蜀国早就没有多少贤才了。

  而且当时的宦官当道,黄皓此人,包揽朝政,排挤贤臣,为一己私利,媚态频出。再加上国内的主战派和投降派斗得如火如荼,投降派更是占了上风,刘禅面对这样的情况,更是直接沉迷玩乐去了。

  这种情况下,民心涣散,政局动荡,蜀国政权若想长久,孔明在世都未必能成,更勿论是刘禅了。

image.png

  当然,这跟刘禅的失败治绝对离不开关系,司马昭就评论刘禅此人:“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说刘禅此人是无情的,不无道理。

  他自小丧母,成年后丧父,中年又丧妻。想他有点感情,恐怕也难。直长到27岁,都有相父诸葛亮辅佐,凡事不用心。诸葛亮死后,他才有一点要自己的想法。

  可这时候来纵观刘禅此人,一出生天降异象,刘备从小将他当储君培养,饱读诗书,又学习武术,可谓拥有一切顶配设定。奈何刘禅本身并无大才之能,文不成、武不就。原本可以乖乖当个守成的君王,又碰上魏国刚结束国内权谋之战,领着十八万大军轰轰烈烈越过蜀道,直逼到城下来。

  惨啊,太惨了。

  彼时姜维还认为蜀国有一战的资本,试图说服魏国的钟会共施谋反大计,钟会也确实被说动,于是姜维致书给刘禅:“愿陛下数之辱,臣欲使月幽而复明,社稷危而复安。”

  但过没两天,姜维和钟会就因为消息走漏被了。

image.png

  蜀国就此正式灭亡,刘禅复国再无望,跑到洛阳去,理所应当做他的安乐县公了。彼时,他为了保命,更是说出了后来将他定为千古罪人的名句:“此间乐,不思蜀也。”这也便是成语“乐不思蜀”的由来

  也许烂泥就只想当烂泥,刘禅无法从墙上下来,但阿斗明显就不想被扶上墙去。天下大势,是分是合都是王道。历史不必为难一滩烂泥。

  文/小羊

  参考资料:1、《古时候之君都去哪儿了》,王果2、《论刘禅是陪衬蜀汉英雄群体的绿叶》,王珍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