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标没有英年早逝,朱棣可能连成为他对手的资格都没有

  你的了解朱棣吗?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说到明成祖朱棣很多网友或许知道这个皇帝还是很厉害的,最为人熟悉的就是开创了永乐盛世这件事情,但是其实朱棣还有一位他大的哥哥的,在中国的古时候啊继承皇位的应该是年长的,但是为什么到了朱棣这变了呢?其实是因为朱标死得早啊,有的网友就有个问题要问了,如果不是因为朱标死得早的话,那么朱棣会不会是他对手呢?

image.png

  如果朱标不是38岁英年早逝,根本没有会不会成为对手的问题。朱棣只能老老实实在北京趴着,当个有能力的富贵王。

  之所以有这种推测,基于以下几点:

  1、朱标可是正宗的嫡长子;

  2、朱标是老皇帝朱重八着力培养的人,拥有自己的班底;

  3、朱标拥有足够的人望,能镇得住场子,也有足够的号召力。

  首先作为嫡长子,朱标的继承权是没有人敢质疑的。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朱元璋定下的铁律,从嘉靖朝“大礼议”和万历朝的“国本之争”来看,明朝的士大夫对于朝礼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

  如果朱标不死,朱棣根本不会动争大位的心思。虽然,他自己也号称是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嫡子,但恐怕也就是他自己说说而已。

  他必须是马皇后的,可能更多源于靖难之役后,坐上了皇位倒推自己,必须为嫡子,以正其位。

  目前,史学家多认为其为女子李氏碽妃所生。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为《南京太常寺志》记:“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鲁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1]

  其次,作为朱元璋倾力培养的人,朱标十岁时便被立为世子,十三岁时,便代父回乡祭祖。这种安排足以向众人告示,朱标将会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image.png

  为了培养朱标的能力,朱元璋给它配备了堪称豪华的教师集团。其中不但包括宋濂这样的名儒,还包含李长(太子少师)、徐达(太子少傅)、常遇春(太子少保)等功臣元勋。除此之外,冯胜、胡美、廖永忠、李伯升、赵庸、王溥、杨宪、傅瓛、康茂才、张兴祖、孙兴祖、吴桢、耿炳文、邓愈、汤和、刘基、章溢、文原吉、范显祖,都是太子府的执政班底。

  这个堪称豪华的太子班底,足以说明朱元璋对自己这个无信任,从未动过易储的念头。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强大的太子班底,才会有朱元璋谕之曰:“朕于东宫不别设府僚,而以卿等兼领者,盖军旅未息,朕若有事于外,必太子监国。若设府僚,卿等在内,事当启闻,太子或听断不明,与卿等意见不合,卿等必谓府僚导之,嫌隙易生。”[2]

  如果朱标不是英年早逝,而是一直活到继位,时年44岁的朱标,具备完整的控制力,根本不会出现朱允炆主少国疑的局面。就算朱棣有志于天下,也没机会。

  要知道,起兵可是一件成本极高的工作,一般只有三种情况下才会出现:

  要么觉得自己拥有绝对的把握,一定成事;

  要么就是的没办法了,反不反都是死,干脆拼了;

  第三种是的人缺心眼。

image.png

  最后,朱标在朝中拥有足够人望,足以镇得住场子。

  《明史》曾经这么评价朱标:“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帝初抚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为子,高后视如己出。帝或以事督过之,太子辄告高后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3]

  从以上记载可见,弟弟们有过多是这位兄长在皇帝面前为其求情,如果朱标顺利接任皇帝位,以他仁厚的性格自然不会有“削藩”之事。所以,朱棣也就不会有无奈的借口。

image.png

  另外,如果不是朱标英年早逝,朱允炆“主少国疑”之势已成(朱允炆年纪倒是不小了,不过没有经验,已经是验证过的),蓝玉案是不是会爆发还不一定,如果要是蓝玉尚在,朱棣估计就更没动手的心思了。

  综上所述,朱标活着,明朝根本不会有“靖难之役”,也不会有迁都北京之事,也不会有《永乐大典》,就是有也不会叫永乐大典,没准叫个什么大典。当然了,历史是没有如果这种东西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