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锦之战为什么会爆发?战争的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对宁锦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宁锦之战发生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是在明与后金(清朝)的战争中,明辽东巡抚袁崇焕等率军击退后金大汗皇太极锦州(今属辽宁)、宁远(今辽宁兴城)的作战。

image.png

  公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五月,努尔哈赤去世的第二年,皇太极亲率后金军围锦州,攻宁远。袁崇焕等率众固守,城池得保全。同年五月十一,后金军直抵锦州,四面合围。巡抚袁崇焕以宁远兵不可动,选精骑四千,令尤世禄、祖大寿率,绕到后金军后,再遣水师东出相牵制,尤世禄、祖大寿等将要出动时,后金军已抵达宁远城下。

  对此,袁绍崇焕与刘应坤、毕自肃督将士登陴守战,列营濠内,用大炮轰击后金军。而尤世禄、祖大寿等大战城外,士卒多数战死,仍力战不退。后金军于是解宁远围,增兵攻锦州,后金士卒损伤无数,锦州终不可破。同年六月五,后金撤军。史称“宁锦大捷”。对此,在笔者看来,宁锦之战中,袁崇焕击败了立功心切的皇太极,阻止了后金(清朝)继续西进的步伐。

image.png

  一、宁锦之战的背景

  首先,在宁锦之战前,努尔哈赤乘辽东明军易帅和匆忙撤军之机,亲八旗军约6万人(号称13万)于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直逼宁远。在这场战役中,袁崇焕临危不惧,组织全城将士和百姓共同守城。袁崇焕使用西洋红衣大炮,伤后金军甚众,后金军伤亡甚重,撤军。努尔哈赤因此役兵败,悒郁疽发,不久病卒。在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在激烈的竞争之后即位。对于皇太极来说,刚刚成为后金的君主,所以想要立下战功,以此巩固自己的位置。而这,成为皇太极在公元1627年发动宁锦之战的重要原因和历史背景。

  宁远之战后,袁崇焕升任辽东巡抚,继续坚持避敌之长,击敌之短,凭城固守,渐次进取的原则。并且,以袁崇焕为代表的主战派,为确保山海关不受后金威胁,坚持以辽人守辽土的作战方略,加固和扩建锦州、宁远及中左所、中前所、右屯、大凌河等关外诸城堡,调集兵马,充实粮饷,大兴屯田,募集6万余兵据守各城,袁崇焕坐镇宁远,平辽总兵赵率教镇守锦州。短时间内构成一道quot;宁锦防线quot;。从这一角度来看,如果让袁崇焕继续经营下去的话,那么,后金的扩张趋势将会受到遏制。

  于是,到了1627年(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五月初六,后金大汗皇太极以明朝在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筑城屯田,没有议和诚意为借口,亲率数万军队出沈阳,举兵向西,进攻宁(远)锦(州)。面对皇太极率领的大军,袁崇焕立即部署:满桂移驻前屯,孙祖寿移驻山海关,黑云龙移驻一片石。锦州防务:以副总兵左辅金国奇为左侧,以副总兵朱梅为右侧,平辽总兵赵率教居中调度,贾胜领奇兵东西策应,镇守纪用驻锦州。相关事宜,做了相应安排。对此,在笔者看来,袁崇焕的精心调度和安排,自然为宁锦之战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image.png

  二、宁锦之战的经过

  在宁锦之战中,皇太极命贝勒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岳讬、萨哈廉、豪格率护军精骑为前队,攻城诸将率绵甲军等携带云梯、盾牌等器械为后队,亲自同大贝勒代、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率领大军居中,八旗三队,鱼贯而行。此战,后金的兵力在6万到8万之间。对此,在笔者看来,从兵力规模和将领上来看,皇太极对于宁锦之战可谓势在必得。

  后金军轻而易举取得了大凌河、右屯卫两城后,三路大军会师锦州,距城一里,四面扎营。袁崇焕调蓟镇、宣府、大同等地的兵马出关迎敌。锦州激战后金军进抵锦州城外,四面扎营布兵,将锦州城严密包围。但是,明朝将士坚壁清野,合力御敌,这让后金上下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办法。

  公元1627年五月十三凌晨,后金以骑兵围城,却不敢近城垣。皇太极三次派遣使者到城下说降,都被赵率教拒之城外。皇太极传令攻城,但是,这只不过增加了后金将士的伤亡,别无所获。皇太极再发劝降书,用箭射到城里,连射数封信,城里无反响。至五月二十六,后金军已围城15,时值初夏,后金人马疲惫、士气低落。

  到了公元1627年五月二十七,皇太极不得不做出改变。于是,后金军分兵为两部:一部继续留驻锦州,在锦州城外凿三道濠,加以包围;另一部由皇太极率领官兵数万,前往攻宁远。不过,对于后金来说,宁远和锦州一样,都是难以攻破的城池。

  当时宁远城内,袁崇焕和内镇一起驻守。袁崇焕指挥明军撤进壕内,总兵孙祖寿、副将许定国率军在西面,满桂令副将祖大寿、尤世威等率军在东面,整备火器,准备迎战。城外,布列车营,前面挖掘深壕作为屏障,明军都撤到壕内侧安营。袁崇焕此次固守宁远,除“凭坚城以用大炮”外,还布兵列阵城外,同后金骑兵争锋。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地准备和利用锋利的兵器,成为明朝可以取得宁锦大捷的重要原因。

image.png

  公元1627年五月二十八早晨,后金军到达宁远,展开激烈的攻守战。萨哈廉、瓦克达等部都被明军重创。明军城上城下互相配合,炮火、箭矢齐发,皇太极大帐被炸毁,济尔哈朗等受重伤,后金军死伤累累,撤兵。公元1627年五月二十九,皇太极攻宁远不克,又转攻锦州,结果依然是一无所获。

  三、宁锦之战的结果和评价

  最后,到了公元1627年六月五,皇太极开始从锦州撤军。经小凌河城,拆毁明朝大军修建的防御工事。六月六,后金大军经过大凌河城,毁坏城墙,然后东去。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些行为已经是于事无补了。因为宁锦之战的失败,皇太极背负“辱名”之痛,于六月十二回到沈阳。明朝方面取胜,史称quot;宁锦大捷quot;。

  在这场战役后,明总兵赵率教上奏道:此役后金军伤亡“不下二三千”。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伤亡人数不是太大,但是,这场战役阻止了后金大军的西进步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继续让后金大军西进的话,那么,明朝的都城都将暴露在后金(清朝)铁骑的威胁之下。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宁锦之战中,明军凭坚固守,以逸待劳,大败后金军于宁远、锦州城下,阻止了皇太极的继续西进。此外,在宁锦之战中,毛文龙对于后金(清朝)后方的牵制,也为明朝获得胜利作出了贡献。因此,袁崇焕为毛文龙请功:“孰知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毛帅虽被创兵折,然数年牵制之功,此为最烈!”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