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存实亡的东周,为什么能坚持到战国末期才被灭亡?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五十九年,王病逝,西周公国(东周正王氏)被秦昭襄王所灭,后由东周公国(周王室出的小国),行使周天子权利。七年后,亦被吕不韦所灭,至此周朝不复存在。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东周王室不仅实力弱小,和战国七雄无法相提并论,而且因为魏国、齐国、秦国等诸侯国的称王,周王室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已经是荡然无存了。不过,就是这样的东周王室,依然坚持到了战国末期才被秦国彻底消灭。那么,问题来了,名存实亡的东周,为何能坚持到战国末期才被灭亡呢?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众所周知,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春秋时期,虽然周王室的地位和权威下降,但是,除了楚国之外,大部分诸侯国还是将周王室视为天下共主的。特别是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也都是打着周王室的旗号来行霸业。但是,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东周王室的地位在徐州相王和五国相王之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徐州相王和五国相王,楚国之外的战国七雄,也即秦国、魏国、韩国、赵国、齐国、燕国这六国都先后称王了。因为战国七雄的全部称王,周天子连名义上的地位,或者说连傀儡的价值都没有了。
但是,对于秦国等强国,却不敢轻易消灭东周王室,这跟东周的位置存在直接的关系。洛邑是周朝国都洛阳的古称,在周平王东迁之后,东周王朝就定都于此。洛阳“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尚书》称“土中”、“洛师”、“洛邑”、“新邑洛”、“东国洛”。在地理位置上,东周王室的所在地是秦国东进中原的必经之地。但是,秦国一旦占据了该地区,无疑会让韩国和魏国感受到非常大的威胁,从而促使韩国、魏国、赵国、楚国等诸侯国抱团取暖,以此抗衡秦国。
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韩国、魏国、楚国等诸侯国,如果能占据洛邑及其周边的地区,就可以将秦国堵在函谷关之内,从而抑制秦国向东边扩张。所以,非常明显的是,如果秦国消灭了东周,占据了洛邑之地,因为会导致韩国和魏国全境暴露在秦国大军的打击范围内,所以势必导致三晋等诸侯国的联合反击。值得注意的是,在战国中期和前期,秦国并没有一己之力就抗衡多个诸侯国联合进攻的实力。至于韩国、魏国、楚国等诸侯国,只要不是想和秦国决,也不会轻易去动东周王室的。
最后,为此,对于韩国、魏国、秦国等诸侯国,只能是逐步蚕食东周国的疆域,而不是直接将其消灭。另一方面,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没有实力和战国七雄中的任何一个相抗衡。但是,消灭东周王室,可谓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暴露了自己意欲取而代之的野心。在战国中期,齐国就因为攻破燕国、消灭宋国,暴露了这样的野心,所以遭到了五国伐齐,从而在战国后期一蹶不振。
所以,对于秦国、赵国、魏国、齐国、楚国等强国,如果无法承受消灭东周引起的天下群雄而攻之,自然不会轻易动手了。当然,到了公元前256年,秦国因为打赢了长平之战,解决了赵国这一强敌,加上魏国、齐国、楚国已经元气大伤,所以此时的秦国能够承受灭亡东周带来的反应,从而选择出兵结束了周朝的历史。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