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儒学是如何被玄学所取代的?与东晋门阀有什么关系?
很多人都不了解魏晋玄学,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魏晋玄学之风盛行,玄学在中具有治地位,儒学遭到压制。而在门阀格局下的东晋,玄学仍然大行其道。东晋的士族,基本都有玄学功底。玄学是东晋的主流学术思想,在东晋门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儒学如何被玄学取代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儒术”以后,儒学成为汉朝的主流学说,士人通过研习儒学踏入仕途。到了东汉,儒学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些以儒学起家的家族,发展成为“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在朝廷和地方上拥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以经世济民为主旨的儒学发展遭遇困境。曹魏建立后,政权并不稳固,儒学依然没有得到有力扶持,以研究老庄哲学为主题的玄学,开始挑战儒学的地位,特别是魏明帝时期,以王弼、何晏为代表的玄学名士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早期玄学的理论基础。曹魏后期,司马家族明显有谋朝篡位的趋势,同时大肆剪除异己,一些玄学名士为了避祸,便“不谈国事、只谈玄学”,醉心于玄学清谈之中。此时玄学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当司马家族篡魏立晋已成定局以后,玄学名士基本都归附了司马家族。西晋建立后,玄学开始对儒学形成压倒性优势。西晋士族承袭曹魏后期玄学之风,以玄学为主题的清谈非常盛行一些儒学世家开始向玄学士族转变。
到了东晋立国江东以后,掌握朝政的士族,基本完成了由儒入玄的转变。两晋时期,如果儒学世家不转向玄学,就无法产生为世所知的名士,也就无法维持门阀不坠。这种现象在东晋更加明显,皇权衰落、门阀当权。提倡“忠君爱国”的儒学显然无法适应门阀,为了适应东晋的门阀环境,原先的儒学世家,纷纷转投玄学的怀抱。在东晋,士族完成了从儒学世族到玄学士族的转变。
如先后执政东晋的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龙亢桓氏和陈郡谢氏,在西晋时基本都是儒学世族,但是到了东晋,纷纷改习玄学。如颍川庾氏的庾敳转向玄学,推动了颍川庾氏的发展;龙亢桓氏的桓彝转向玄学,促进了龙亢桓氏的崛起;陈郡谢氏的谢鲲转向玄学,带动了陈郡谢氏的兴起。
士族由儒入玄,当然是出于谋求家族利益的需要,而非他们自身有多热爱玄学。如桓彝和谢鲲改习玄学之后,很快跻身“江左八达”之列,得到了江左玄学名士的推崇,大大推动了家族的发展。
东晋士族与玄学
魏晋时期的玄学之风,在魏晋之交就基本形成了,西晋的清谈之风更是特别盛行,特别是高层官僚不习实务,专注清谈,对西晋灭亡负有一定的责任,故而后世有“清谈误国”之说。
到了东晋,依旧如此。名士们坐而论道,谈论玄学,聚在一起清谈。这是东晋玄学风气的直接体现。能加入清谈队伍的名士,也以士族门阀为主体,而士族门阀又是门阀格局下的东晋的实际掌权者。清谈队伍中的玄学士族,也都会参与东晋政权的运作中来,并主导权力运作。
琅琊王氏的代表人物王导、颍川庾氏的代表人物庾亮、龙亢桓氏的代表人物桓温、陈郡谢氏的代表人物,他们进能在中发挥关键影响作用,退能在玄学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其中除了桓温的玄学功底稍差一些外,王导、庾亮和都具备较深的玄学造诣。由于这些玄学士族是东晋政坛的主导力量,玄学在东晋,自然也成了主流学说。
玄学名士好清谈、轻事功,士族也有类似的趋向,不会玄学清谈就无法跻身名士之列获得名望,而维持家族显赫也必须依事功,这对士族而言是一种尴尬和困境。
这种尴尬和困境,甚至影响到了士族的发展,甚至影响到门阀本身。总体来说,士族中的清谈之辈依玄学造诣能获取盛名,但能保障和维持士族的家族利益的,都是那些能在军政方面建功立业的名士。终东晋一朝,士族门阀中不断出现事功型名士,门阀的延续也是依赖这些人,如王导、桓温和。当士族中无法再产生这些人才时,门阀就会出现危机。
这其中,桓温对这个问题是看得最切的。桓温虽然有一定的玄学基础,但其玄学水平在士族名士中处于中下水平,他对名士之间的清谈之风颇为不屑,认为建功立业才是王道。
桓大司马乘雪欲猎,先过王、刘诸人许。长见其装束单急,问:“老贼欲持此何作?”桓曰:“我若不为此,卿辈亦那得坐谈?”-《世说新语》
桓温还曾借西晋名士王衍清谈误国之事,对玄学清谈进行了批评。
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 (衍) 诸人不得不任其责。”-《世说新语》
颍川庾氏的庾翼曾评价清谈名士殷浩空有其名,而无才实学,这样的人只适合束之高阁。庾翼的观点得到了桓温的认同,所以后来桓温欲北伐时,朝廷启用殷浩牵制桓温,桓温立刻就把殷浩束之高阁。
而到陈郡谢氏的死后,士族门阀中事功型人才凋零,士族并未出现在军政方面当一面的杰出人才,使得门阀难以为继,最终伴随东晋政权一起灭亡。
可见尽管玄学在东晋得到了大力发展,也是东晋的主流学说,士族对玄学也非常热爱和推崇,但士族中的有识之士,还是看到了玄学清谈的危害,从而对玄学抱有警惕之心。
玄学风气下的门阀
魏晋玄学之风兴起之后,玄学进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很快得到名士的热捧。这是魏晋所处的环境决定的。魏晋之交的乱世,让以儒学起家的名士放弃了儒家学说,转而研究老庄哲学,开启了魏晋玄学之门。司马氏篡魏立晋后,玄学开始开始压倒儒学,玄学地位明显提高,儒学趋式微。
东晋建立后,其特殊的门阀,让原来的儒学世家,纷纷改投玄学门下,摇身一变成为玄学士族。这当然是出于生存和发展的考虑。如果还是坚持儒学,就不能被门阀所接受。如果不改习玄学,很难得到名士的推崇,也很难被上层认可进而跻身上流,这是东晋门阀所决定的。
由于执掌东晋的士族基本都都较深的玄学造诣,在他们的带动下,玄学很快成为东晋的主流治学说。清谈之风在东晋依然非常盛行,士族也对玄学清谈也颇有兴趣。尽管如此,清谈只是士族的装饰品,因为士族如果醉心清谈,就无法建功立业,进而保障和维持士族的家族利益。当权士族周旋于玄学名士之间,只为获取名望,无意成为玄学大家。
作为东晋的实际掌权者,治国理政才是士族最要经的事。但是玄学不具备此功能,只有在儒学中才有答案。所以士族尽管推崇玄学,但并没有放弃儒学。东晋当权士族几乎都是玄儒双修,玄学获取名望,儒学治国理政。这样才能维持门第不坠,进而维持门阀的延续。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