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高中状元,给后代留下一张试卷成宝物

  古人注重在“学而优则仕”。如何选优,自然就是科举制度了。我国科举制度自隋朝开始,到清光绪31年废除,时间跨度长达1300多年。在这漫长的时期内生770多名文武状元。状元虽多,世人大都只闻其名,绝少见其风采,更不要说金殿问策时留下的墨宝了。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这其中的原因,并不难理解。去今时间漫长,自然老化严重,加之朝代更迭,战乱不断,保存试卷是一件较困难的事情。所以,历史上的状元试卷,绝少有保留到现在的。然而,可能性小,并不代表没有。

  上世纪八十年代,青州市文物所在民间征集文物时,深明大义的赵涣彬老人主动捐出了一件传家宝。这个传家宝,不是名剑宝刀,也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张发黄的试卷。据赵涣彬老人所讲,自己是赵家第13代传人,所传的正是先人赵秉忠的状元卷。这张试卷19折册页,横长共268厘米,每折通高47.6厘米,宽14.1厘米,保存良好,状元风采,跃然纸上。

  青州市文物所负责人得到这张试卷后,难辨伪,很快将其运到北京,并交由故宫文管所的专家鉴定,最终确定为迹。青州市文物所奉若珍宝,将其作为青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张试卷为何如此珍贵呢?

image.png

  第一,如前所说,状元卷是唯一的殿试状元卷迹,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空白,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献;第二,状元卷除了有“第一甲第一名”六字朱书之外,还有明神宗朱翊钧“弥封关防”长印,更有吏部尚书张位等9位读卷官和1位印卷官的职衔与姓名,细节丰富,内容完整,实属难得;第三,就试卷内容而言,通篇2460字,阐述了“实心先立”、“实政继举”的主张,并列举了如何改吏治、兴邦治国的对策,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综合来看,这份卷子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具有唯一性,为海内外孤本,堪称无价之宝。所以,这件珍宝捐出时就受到了青州博物馆的严密保护,后来又得到了专家极为严密的修复。

  根据记载,赵秉忠祖籍青州,出身官宦之家,15岁补府学生,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殿试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这张试卷就是当年殿试问策时留下的。

  大家知道,古时候专科举卷子是由专门机构进行保存的,状元试卷肯定是要皇家密档进行封存的,状元卷是怎么从宫廷流传到民间的呢?目前,尚没有固定说法。不过,有人推测,赵秉忠的父亲赵僖曾做过礼部右侍郎,而当时科举又归礼部管理。赵僖完全有可能将的卷子带回家,并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如果是这样,我们的要感谢赵僖的这一举动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