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卫将军是什么官职?除司马昭,另外三位分别是谁呢?
三国“卫将军”除了司马昭,另外三位分别是谁呢?,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卫将军,始于西汉时,汉文帝由代王入继帝位,设卫将军一员,以亲信宋昌任之,总领京城南北军,金印紫绶
,二品品级。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卫将军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皆开府(即设将军府),置官属,掌握禁兵。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卫将军因为执掌京城禁军,显然是位高权重,甚至可以和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相媲美了。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有四位“卫将军”:除了司马昭,另外三位分别是谁呢?
一、司马昭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文钦等在淮南起兵勤王,司马师率大军,司马昭兼任中领军,留镇洛阳。期间,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再加上本来眼睛上就有瘤疾,经常流脓,致使眼睛震出眼眶,病重时,司马昭自都城到许昌省问,拜为卫将军。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师将弟弟司马昭晋升为卫将军,已经在为权力的交接做准备了。前面已经说过,卫将军执掌都城禁军,地位堪称举足轻重。在司马师看来,自己一旦去世的话,司马昭可以凭借卫将军这一官职,从而迅速掌控曹魏都城洛阳,避免忠于曹魏的势力趁势反扑。
不久之后,司马师去世,魏帝曹髦命司马昭镇守许昌,令尚书傅嘏率六军回京师。司马昭用傅嘏及钟会的计谋,自己率军回京。到洛阳后,司马昭晋位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内外诸军、录尚书事,辅助朝政,带剑穿履上殿,司马昭辞让不受。自此,在晋升为大将军后,司马昭成功接替了司马师留下的兵权,也让曹髦夺回权力的计划落空。
甘露五年(260年),曹魏皇帝曹髦被弑,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二、曹洪
曹洪(?-232年),字子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从弟。
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后徙封都阳侯。
延康元年(220年),曹去世,曹丕即位时,曹洪担任卫将军。转任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进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后徙封都阳侯。黄初七年(226年),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啬,曹丕年轻时曾向他借钱而不获,因此怀恨在心,借曹洪的门客犯法一事,将曹洪打入大牢并要处死。
对此,群臣前去说情,没能奏效。在卞太后和郭皇后的劝说下,曹丕便将曹洪免为庶人,削夺官位、爵号、封邑,这也意味着曹洪失去了卫将军这一官职。公元226年,曹丕驾崩,太子曹叡即位,拜曹洪为后将军,改封乐城侯,食邑千户。太和四年(230年),曹洪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232年),曹洪去世,被追谥为恭侯。其子曹馥嗣侯。
三、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3月3),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
陈寿在《三国志·姜维传》中记载:十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
延熙十年(247年),姜维迁升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延熙十九年(256年)春,姜维被迁升为大将军。姜维整顿兵马,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邽会合,但胡济却没有来,导致姜维在段谷被魏将邓艾击败,姜维死伤甚多,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西也躁动不安。姜维于是请求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治兵关中,上表刘禅,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但黄皓告诉刘禅敌军不会到来,而蜀汉群臣也不知道此事。在魏灭蜀之战中,虽然姜维挡住了钟会,但是,邓艾却在由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击破诸葛瞻,刘禅开城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姜维军士各个都拔起刀剑挥砍石头发泄心头的愤怒,但无可奈何,姜维率军向钟会投降。姜维投降钟会后,知道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劝说钟会设法害魏将,钟会一方面陷害邓艾,一方面准备起兵,但事情败露,姜维、钟会及蜀将张翼等都被害,邓艾也被田续害。
四、诸葛瞻
诸葛瞻(227年-263年),字思远,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景耀四年(261年),诸葛瞻担任都护并任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事务,也即执掌了蜀汉的朝政。但当时宦官黄皓弄权,朝中大臣都迁就庇护他,没有人出来纠正这一弊端。作为蜀汉的卫将军,诸葛瞻并没有战场上的历练,这也是他最终败给邓艾的主要原因。
景耀六年/炎兴元年(263年)冬天,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阴平(今甘肃文县),自景谷道攻入,诸葛瞻带领尚书张遵(张飞之孙)、尚书郎黄崇(黄权之子)、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督率军队前往抵抗,但是,诸葛瞻到达涪县后盘桓不前。面对这一情况,尚书郎黄崇多次劝他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不让敌人进入平原,诸葛瞻犹豫不决,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黄崇因为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
不久之后,邓艾长驱直入,蜀军前锋被打败,诸葛瞻退守绵竹,邓艾遣使送信诱降诸葛瞻:“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斩邓艾使者,率军出战。在这场战役中,诸葛瞻兵败被。击败诸葛瞻后,邓艾大军成功兵临蜀汉都城成都,从而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蜀汉的两位卫将军,也即姜维和诸葛瞻,都需要为蜀国的灭亡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此,你怎么看呢?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