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的是为了拒绝外国商品吗?
乾隆作为大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和康熙、雍正一起创造了我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所以他的成绩可圈可点,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是乾隆当皇帝期间,由于他夜郎自大、固步自封,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这让大清与世界脱轨,并逐渐落后于世界各国,这导致了大清的灭亡。
同时,由于制度、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这让清遭遇西方列强时,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任由他们宰割和签订一系列的屈辱条约。从之后的一系列事件看,闭关锁国是一个非常昏庸的决策,那么,作为一个历史上难得的明君,乾隆皇帝为何要做出闭关锁国的决策。
闭关锁国政策的起源还要追索到明朝时期,明朝时期实行的海禁,就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一种体现。明朝时期,猖獗,所以它通过海禁来打压,但同时也影响了对外贸然,使中原王朝和海外商人无常贸易。为了解决各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明朝大力发展朝贡贸易,通过朝贡来实现商品交换,所以朱棣时期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嘉庆将福建月设为外贸口后,商人可以在口置换他们需要的中国商品,所以大多不去朝贡了,朱棣时期“万国来朝”的盛况也就不复存在。
清朝夺取中原后,由于郑成功还依然坚持反抗大清,这使得大清东南沿海威胁尚存,所以他们依然实行海禁政策。康熙时期,他开始对外用兵,不但灭了东南地区的三藩,还灭了郑经集团,这让大清东南沿海的威胁不复存在,随之大清也放松了海禁政策。康熙本人是一个开放,且对外国科技感兴趣的人,这让他有意愿和外国交流,和他们开展贸易,所以康熙时期的大清海禁政策并不严格。
雍正当皇帝后,大清发生了传教士教会冲突事件,这让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西方文化对封建传思想的冲击凸显了出来,引起了清朝权贵的警觉,他们为了避免百姓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加强了海禁政策,开始百姓和外国交流。同时,清朝还出现了驱逐传教士的情况。
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创建的政权,这让他们的治地位的合法性一直遭受争议,大清内部的反清复明情况非常严重。因为反清复明的情况屡禁不止,这让大清的前几位皇帝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松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清的前几位皇帝都较勤政,且能力出众。他们创造了一个较繁荣的大清王朝,但同时他们也将封建王朝的治带向了巅峰,乾隆时期更是巅峰中的巅峰。
雍正乾隆时期,大清人口出现了暴涨,由几千万增长到了几亿,但同时,人口的增长也让土地矛盾尽显,百姓缺少足够的土地来耕种和养活自己。同时,乾隆自身的大兴土木、六下江南,以及纵容和珅贪污等,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使大清国内矛盾重重。这个时候,乾隆最想做的就是固化百姓思想,让百姓都认可自身治,从而使国家稳定,不会危机大清和自身的治。
清朝开展的对外贸易,虽然促进了商业繁荣,让他们既能够获得西方的商品,也能够将大清的商品出去,赚取银两,但是在和外国商人贸易的过程中,百姓除了会接触他们的商品外,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而西方开放自由的文化,与清的封建传思想是对立的。
这让乾隆担忧,他害怕百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后,会加剧国内的反清复明浪潮,这会影响到大清的治,对外贸易和自身的治相,在乾隆看来是微不足道的,大清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他们对西方的货物需求不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乾隆实行了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和西方来往。
大清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为了拒绝外国商品,而是为了钳制百姓思想,使百姓能够认同传封建思想,从而不会对自身的治造成威胁。闭关锁国政策在牵制人民思想方面效果显著,这让大清逐渐与世界脱轨,以至百姓对外部世界的变化毫不知情,同时对外部国家事务也不感兴趣。
这种情况导致大清的官员、百姓,以及精英阶层,都对西方国家缺少清醒的认识,所以战争前期,大清对他们即将面临的威胁,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这也导致他们将不可避免的失败。同时,西方列强用舰船大炮打开大清国门后,大清内部一些人还夜郎自大,沉迷于天朝上国不能自拔,不愿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这也让大清的改革困难重重,充满荆棘。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