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在科学史上的成就那么高 沈括死后为什么会留下污名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朝沈括,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对于沈括这个人,大部分人所熟知的都是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在这本书中,详细的记述了毕升的活字印刷术,也正是因为这本书,活字印刷书在宋朝被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因此,活字印刷曾经一度被称为quot;沈存中法quot;。可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沈括其实是一个全面型人才,《宋史》中对于他的评价是quot;博学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quot;。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却在一生的仕途上失败非常。在他死后,不仅没有人为他立碑著书,就连宋史也非常瞧不起他,并未为他单传。那么这个传奇科学家经历了怎样的一生,为什么在死后只留下身后污名呢?
一、科学史上闪耀的明星
说起沈括在科学史上的成就,沈括绝对当的起一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此间种种,无一不精。
1、天文
在宋代,当时的历法乃是沿用唐元年间所创立的《大衍历》。熙宁五年,沈括担任司天监,主持推算历法,他发现《大衍历》到了当时已经不准确。于是他大胆提拔卫朴,编著了新的《奉元历》。晚年时他又提出《十二气历》,可惜这种历法被认为不合祖制,有违祖法而被谩骂攻击,没有正的投入使用。
除了改革历法,在天文仪器的改进方面,沈括也功劳颇巨,改进了浑仪,改良了圭表,为宋代天文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浑仪
2、地理
沈括在地理方面的研究,绝对是当惊世界殊。他利用化石的变化和地底沉积物的分布,做出了华北平原是冲积平原的推论,这一结论在当今的地理研究中也被充分证明。此外沈括曾经耗费十二年的时间编绘了《天下州县图》,内容之详尽,图例之准确前所未有。包含了描绘全国的总图和各个州县的分图,可惜,此图最后毁于战乱,未能流传。
在天文地理方面的成就在沈括一生的科学成就中恐怕只能算得上十不足一。他在数学上提出了会圆术,在化学上发现了胆水炼铜、石油制墨的技术,在医学上留下了《良方》、《灵苑方》,还在《梦溪笔谈》中留下了关于古时候音阶音律的理论心得。可谓是正的全能科学家,中国古时候科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一颗明星。
胆水炼铜
二、实干能臣
或许您会觉得,沈括之所以后来没留下什么好名声,肯定是因为他为官不正。这您可就想错了,沈括的一生就悲剧在这里,他不仅是科学的巨人,在政绩上同样是个大写的人。
1、铮铮铁骨,文人保土
熙宁七年,辽国派遣使臣来宋,声称边境领土存在争议,要求重新划定国界线。名为谈判,实为侵吞大宋国土。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只不过是辽国的借口,却苦于找不到证据证明。此时的沈括一头埋进了枢密院,经过一番考证,证实宋辽早年商议划定的边界距离今天所谓的争议领土还有三十多里,辽国的要求就是无理搅三分。因此沈括奉旨与辽国使臣谈判,临走之前留下了quot;臣以死任之quot;的铮铮誓言。
谈判开始之后,沈括据理力争,不退半步。辽国使臣威胁沈括,不要因为弹丸之地兵乱再起。沈括却硬核回复,和平是我们所希望的,但是要打我们一定奉陪。虽然最终因为神宗的怯懦,还是重新划定了边界线。但是沈括在民族大义面前以一介书生之身,担起家国重责,铮铮铁骨,不负苍生。
2、筹良谋,建功灵武
除了文能舌战辽国使臣,在领兵筹方面,沈括也不落下风。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灵武之役。
元丰三年,战争还在准备阶段,沈括被紧急调往延州,出任延州知州兼鄜延路经略使。延州位于陕北,作为宋夏战争的主战场。把陕西沿边四路经略使中最重要的一个地理位置交给沈括,足以看出神宗对沈括的信任。沈括到任后也没有辜负神宗的厚望,与经略副使种谔通力配合招兵买马,屯粮备战,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元丰四年战争开始,由于战前准备充足,种谔带领鄜延军在无定河畔大胜西夏,歼敌万人,是宋朝五路军队中战功最为辉煌的一路。
一年之后的元丰五年(1082年)春,神宗嘉奖沈括quot;本路出兵,守安疆界,应副边事有劳quot;升任龙图阁大学士。
三、性格缺陷
到此为止,沈括这个天才科学家似乎挑不出什么大错来,文能舌战辽国使臣,武能建功灵武之役。那么沈括到底因为什么留下了身后污名呢?
1、开罪王安石
了解这一时期的人会发现,王安石对于沈括的态度可谓是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作为改革派的中坚力量,王安石曾经一度对沈括推崇备。变法初期,他就举荐沈括巡察两浙农田水利在王安石的保举下,沈括一路做到三司使的位置,掌管全国财政,是王安石一派的核心人物。
后来新政推行受阻,王安石罢相,在此期间,沈括对新政的实施提出了很多意见,认为新政在很多地方存在缺陷。做为改革派的核心力量,沈括此举颇有忘恩负义的意味。更要命的是,偏偏在王安石之后沈括才提出意见,因此无论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都认为沈括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
因此,王安石复相之后对沈括极其不满,当面称沈括为小人,极力打压沈括。
但是沈括的反复无常的是因为他是个小人吗?恐怕并不是。沈括此举正是因为他既有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却quot;不好意思quot;与亲近的同事朋友quot;正面刚quot;。沈括在新政改革方面所提出的建议实际上都是切中时弊、严谨周详的建议,选择在王安石倒台之后再提则是因为不想与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上司起正面冲突。
王安石剧照
2、葬送在妥协之下的仕途
沈括生涯的彻底完结就在他刚刚升任龙图阁学士之后的半年。元丰五年(1082年),宋夏战争大声的辉煌还萦绕在人们心头的时候,却传来永乐城被西夏大军攻破的噩耗。时任经略使的沈括也以quot;措置、应敌俱乖方quot;被问罪,沈括的生活彻底画上了句号。这件事情的发生同样要归咎于沈括的性格懦弱。
灵武之役结束后,沈括和种谔建议朝廷在古乌延筑城,抵抗西夏。神宗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派遣徐禧前往鄜延负责筑城事宜。可是徐禧这个人狂妄自大,到了鄜延之后彻底推翻了沈括的建议,决定在永乐筑城。永乐距离后方甚远,一旦被切断补给,必定孤立无援。沈括虽然知道此举是昏头之举,但为了避免与徐禧冲突,沈括选择了妥协,让徐禧决断一切筑城事务。
结果,永乐这座孤城在建立之时就注定了自己的命运,短短几个月就被攻陷。沈括也因为自己的妥协结束了生涯。当然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居功自傲的名声。
永乐城遗址
总而言之,沈括这一生,其实并不是的人品有缺,但他身后的骂名也确实都是他自己挣来的。他懦弱的性格使得他不能坚持自己的看法,一旦遇到阻力就放弃立场。这样的性格特点使得他既没有处理好与同僚之间的关系还葬送了自己的仕途。
从沈括的身上,我们应该了解到,试图用和稀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定是行不通的。一定要学会坚持自己的态度观点,在遇到阻力时不要轻易妥协。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