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对富人的政策有多苛刻?他对普通百姓也是一样的吗?

  下面由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

  朱元璋是历史上有名的根皇帝。出身于农民的他,深感人间疾苦,痛恨污吏,所以在他登基后,大力推行廉政,对当时官僚系严加整治,打击了众多,手段残酷,令人发指。但你的以为朱元璋只虐富人吗?这个想法太天了。事实上,朱元璋对待普通民众的政策也同样残酷,甚至富人更胜一筹。

image.png

  明初暴力移民

  明朝初年,天下还没有从战乱的阴影中走出来。整个国家民不聊生,百姓四处逃亡,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就是人口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当时,朱元璋回家乡视察,面对一片荒芜的景象,他痛心疾首地说道:

  “……(凤阳)百姓稀少,田野荒芜。由兵兴以来,人民死亡,或流徙他郡,不得以归乡里,骨肉离散,生业荡尽。”

  所以,朱元璋迫切的想要解决这种现状。虽然他的出发点是没错,但他所用的办法却有些之过急。什么办法呢?强制移民。

  明初的这场移民活动,迁徙人数史无前例。虽然朱元璋名义上对这些离乡的人进行了一定的政策鼓励,但那些背井离乡的伤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正弥补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大槐树”,这句有名的俗语道尽了移民者的无奈与辛酸。

  对移民地来说,移民政策似乎也并不是什么好事。以凤阳举例,朱元璋为了尽快繁荣自己的家乡,在十年内向此地移民十万人口,但此地贫瘠的土地根本没办法供养激增的人口数量,导致本就穷困的凤阳生存条件更加恶劣。

  当地人曾经编了民谣讽刺朱元璋的行为:“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凭一己之力让多半百姓流离失所,这事也就朱元璋能干出来了。

image.png

  严管农业种植作物

  明朝时期,朝廷对于老百姓的管理非常严格,别说是说错话了,朱元璋连种植什么作物,都给百姓规定死了。

  洪武初年,朱元璋下令:

  “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

  若有人不服呢?当然是重罚!朱元璋规定,这种植的作物不管是多了还是少了,都是对天子的不敬,该户的农民必须发配到云南充军。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无人敢不服。经过了整齐划一的农业调整,明朝的的桑棉麻产量的确是飞速提升,但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隐着百姓的血和泪。对于那些根本不适宜种桑麻的地方来说,农民只能硬着头皮一点一点摸索种植的门道,但往往还是收效甚微,无数人因此而家破人亡。

image.png

  繁重的赋税徭役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明朝的赋税都有哪些。首先就是大多老百姓都要交的田赋。明朝的土地分为民田和官田两种,顾名思义,官田是国家的土地,而民田属于个人私有,对这两种田地,明朝有不同的纳税标准:

  “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少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

  但看这规定,似乎也没有什么苛刻之处。但事实上,这只是名义上的税收标准,在明朝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百姓所要交的赋税最多能达到它的7倍之多。后人就曾评价道:“国家赋役之重莫逾江南,在江南诸郡又莫苏、松若也。”

  至于徭役,那就更加繁重了。明代的徭役分为里甲役、杂泛和均徭,种类众多,但都是能把人活活累死的程度。若有人想躲避徭役,那简直是异想天开。一个平民百姓想要逃跑,轻轻松松就能被官府抓住,最后也就是杖责一百之后回去继续服役。

  总之,朱元璋虽为农民出身,但坐上皇帝之位后还就没怎么为百姓设身处地的着想过,反倒是对他们进行变本加厉的剥削压迫。表面上看起来,大明王朝在朱元璋的治下也是挺风光的,但就是不知道当时的百姓会作何感想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