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他没能当上皇帝呢?

  我国历史上,皇帝还短命的太子有很多,这是一个很尴尬的事情,等到老百年之后就能继承皇位,但没想到自己还不如老皮实,南朝梁昭明太子萧就是这样一位苦逼的太子。

  《梁书》: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五年五月庚戌,始出居东宫。太子性仁孝,自出宫,恒思恋
不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愁感又聪慧的梁太子,萧是个聪颖过人,酷爱读书,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记忆力极强,读书时经常一目数行
,久而久之便能出口成章。

image.png

  在历史上博学多才的君王有很多,他们舞文弄墨,笔走龙蛇,却很少有像萧这样的。萧是浮生乱世的一朵白莲,盛开于奢靡之中,不妖冶不张扬,活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过自己的自在生活。他潜心著述,其《文选》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至后世形成“文选学”,萧的出现,为乌烟瘴气的南朝梁注入了徐徐清风。

  昭明太子性格

  他与其父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他不像他父亲梁武帝一样纵横疆场,一生戎马,铁血男儿,这位太子却多愁感,喜好文史丝竹,贵而不骄,面静
而内明,一般文人多与风流二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为太子却是洁身自好,近乎不近女色。不仅如此,萧还是个孝子,“性仁孝,自出宫
,恒思恋不乐”,史书里记载到他还是个恋家的人,天生感性的他,竟然在母亲病重时衣不解带夜陪伴,可以在母亲去世时悲痛绝食,这样一位柔情百般,德才兼备的太子,为时人多称赞。

image.png

  稍长一些,萧驾驭文学的能力愈来愈强,他渐渐沉溺在文学的世界里,便一发不可收拾。他曾在寿安殿为众人讲解《孝经》,其胆识和见识卓越
,受到众人称赞,讲毕,亲临释奠于国学;也曾召集高僧,一起研讨佛学,见识卓远颇有见地。

  昭明太子的才华

  在崇尚奢靡的朝代,只有他不为世俗影响,追求节俭,服御朴素,一心在文学园地耕耘。他宛若浮生乱世的一朵白莲,出淤泥而不染,品质高洁又充满诗意。

  《南史》本传称“当时东宫有书籍三万卷,著名的才子都云集在这里,文学风气之鼎盛,晋朝、宋朝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因此,他在文
学上的成就极大,编有或著有《文集》二十卷,典诰类的《正序》十卷,五言诗精华《英华集》二十卷,历代诗文而成的总集《文选》三十卷。萧笃信,著名的大乘经典《金刚经》,其中“三十二分则”的编辑,都为他所作。

  昭明太子的爱情故事

  这么位诗情画意的太子,还有一段关于他的爱情故事。据说,为了完成他的文学创作,他不惜太子的身份只身来到江南,来寻找创作灵感,来寻找
文学的美。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令他心动的女子,二人借茶吟诗,在云雾缭绕的山间茶园,二人一唱一和,相见恨晚。从此,萧不再是只身一人纵情于青山碧水,楼榭歌台总有这个叫惠女子相伴,置身山水之间的萧竟无一丝回府的,但萧的文选以完成定稿,得回京了,他知道
回去以后,要面临的是无止境的争斗和宫廷抑郁沉闷的生活,但是身为国家的未来,他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于是,二人挥泪告别,此地一别,竟不知何能再见了。

  普通七年(公元526年),无心的皇太子萧因为蜡鹅厌祷事件与父亲有嫌隙。他将他在上的失败归咎于读书,他命人将这十四万卷的图书焚烧个一干二净,说“读书太多,以致有今之祸”,引发中国历史上续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最大的文化事件,他一手缔造了一个文学奇迹,又亲手摧毁了它,给中国文化带来极大的损失。

  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到大腿,还没有登基即位就英年早逝了,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