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ldquo;孝rdquo;,孔子有着怎样的主张?
下面由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孔子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
“孝”是孔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孔子的“孝”是以“仁”作为基础的。孔子的“仁”是一种内在道德素养,表现出来就是爱人。
按照孔子的思想,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才有可能推己及人,爱更多的人。从这个角度看,孔子“孝”的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爱父母。
孔子“孝”的思想是以“礼”作为规范。礼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但是礼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告诉了人们应该怎样做。这一点体现在孔子“孝”的思想上就是“入则孝,出则悌”,具体表现就是对父母的尊与敬。
最后,孔子的“孝”是对“忠”思想的延伸发展,这一点的具体表现就是无违于父母。
孔子“孝”主张之一:奉养双亲
在以“仁”为基础上,孔子认为,“孝”应该爱父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奉养双亲,也就是要尽到赡养的义务。
在这一点上,孔子的子夏曾经说到,要“能竭其力”,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实际的标准。也就是要尽心尽力地侍奉,具体到每个人的家庭有具体的情况。
具体如何奉养,在论语中,有对孔子问孝的记载。其中,在回答孟武伯的提问时,孔子提出了要“唯其疾之忧”。侍奉父母,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照顾他们的身体。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也会出现疾病,这个时候身为儿女应该关心父母的身体情况。
此外,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孔子对子女的“远游”也有思考。他认为儿女尽可能要陪伴在父母身边。当然如果要外出,也是要“有方”的,如为了更好地谋生、为了考取功名等。
孔子“孝”主张之二:尊敬双亲
在“礼”的思想指引下,孔子认为子女处理和父母的关系上,要保持一定的礼节。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要尊敬父母。这一点在孔子回答子游问孝时,就做出了解释。
通常我们认为,只要爱父母就是孝了。但是在孔子看来,如果只是奉养,那么和马是没有区别的。他认为人所谓的孝,更需要“敬”。
人类动物高级的地位就在于,我们除了简单的生存之外,还有着更为丰富的思想。放在今天来看,这个问题似乎更好理解了。
很多人常年在外工作,只有逢年过节时才能回家,很多人觉得只要给父母花钱买很多好吃的、好喝的,给父母寄钱,就算是对父母的孝了。但殊不知,正的孝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如果在内心没有对父母的尊敬,那么即使给了他们充足的物质基础,也不能称作孝。
孔子“孝”主张之三:无违
沿着孔子“忠”的思想,就可以理解他孝中的“无违”思想了。这一点,在他的孟懿子问孝子问孝时,孔子做出了回答。
这里的“无违”,字面意思就是不要违背。从简单的意思来讲,所谓忠就是忠诚于父母,很多人也就会自然认为,那么无违就是不要违背父母。但其实,这不是孔子的本意。孔子所谓的“无违”是不要违背礼制。
结合论语中的另一则,我们就能发现,孔子主张的孝,是孝敬而不是孝顺。我们忠诚于父母也更多地体现在对父母的敬重上,作为子女要始终保持对父母的敬爱。
但是如果遇到父母做得不对,或者不能理解子女想法的时候,子女不能一味地顺从,这是就要从礼制出发,这样也才算进到做子女的本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