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的《三国志》中是如何评价曹的呢?
《三国志》是记载三国历史较权威实的资料了,在其中对于曹的评价应该也是很中肯客观的。
陈寿,西晋时期巴西安氏,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南充人,其字称作承。他的生年是公元233年也就是蜀汉建兴十一年,在公元297年即西晋元康七年病逝。陈寿的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史学界把这部巨著与《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合称为“前四史”。
《三国志》
据计《魏书》共计三十卷,《吴书》略少,共计二十卷,而《蜀书》则有十五卷,共计六十五卷。这三书的内容几乎没有重复,记事也较为详实。总得来说,《三国志》就是一部记载了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书。
同时期的范頵曾这样评价《三国志》: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其书中劝诫之言颇多,既讲明了前人的是非分明,同时也使现代人受益匪浅,虽然文辞不及司马相如,但胜在质朴实在,希望惠帝愿采录该书。通过范頵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三国志》在当时是颇受好评的。《三国志》以尊魏为正,但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并且较为实地记录了当时三国鼎立的局势。在《魏书》中,陈寿专门为曹叙写了本纪,但是在《蜀书》和《吴书》中则只有传。
《三国志》记事较为简洁,因作者陈寿是三国时期人,蜀国灭亡时他刚好三十一岁。所以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在当时应该属于现代史,但所能记载的事迹毕竟有限,那一时期的很多事他都亲身经历过,因此书中情况应该较为实,但也可能是个人恩怨没有消除,史学家们对此褒贬不一,很难达成共识,这给史料的选取采用和整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曹 陈寿
陈寿曾高度评价曹,曹的生年是公元155年,于公元220年去世,字孟德,是沛国谯县人,也就是现在的安徽亳州人。他不仅是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同时也在文学和书法上颇有造诣,那么关于曹还有哪些介绍,对于陈寿,他的资料又有哪些呢?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给曹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他的诗歌气魄非常宏伟,情感慷慨悲凉,散文亦成就颇高,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他的书法也被唐朝张怀瓘评为“妙品”。曹还以汉天子的名义来征讨各地,消灭割据势力,基本一北方中原地区,并对此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稳定和发展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与经济,自此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在世时,先担任了东汉丞相,后封为魏王,在其去世后谥号为武王。他的曹丕称帝后,追尊曹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陈寿,字承,是巴西安,即现在的四川南充人。他的生年是公元233年也就是蜀汉建兴十一年,在公元297年即西晋元康七年病逝。自幼刻苦好学,拜同郡人谯周为师,研习《尚书》、《三传》,精通《史记》、《汉书》。
陈寿一生,不阿谀奉承,导致得罪一些权贵,仕途之路颇为坎坷。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吴国灭亡,至此局面结束,陈寿花费十年精力,完成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全书共65卷,36.7万字。《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也被称为“前四史”。公元297年,也就是元康七年,六十五岁的陈寿病逝。
在《三国志·武帝纪》中有这样一句话:“曹谋略过人,不仅消灭割据势力,还运用一些治国之策,用贤人采纳计策,不会过于计较旧时的嫌隙。此人非常人,是超过世人的杰出人才。”可以看出陈寿对曹还是颇有赞誉的,这也是他们之间的特殊联系吧。
陈寿评价曹
提起曹,很多人都会说曹是“汉贼”,在戏曲中曹形象也是白脸臣。但不得不说,他在历史上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曹一北方,任用有贤能的人才,推行一系列的法制政策,兴修水利等措施,使在他治下的黄河流域在当时较地区安定很多。
在《三国志·武帝纪》中有这样一句话:“曹谋略过人,不仅消灭割据势力,还运用一些治国之策,用贤人采纳计策,不会过于计较旧时的嫌隙。此人非常人,是超过世人的杰出人才。”因陈寿是蜀汉的降臣,之后又在西晋做官,其所著《三国志》以魏为正,对曹进行文辞的赞美也实属常理之中。
那么,陈寿究竟是如何评价曹的呢?
首先,陈寿肯定了曹结束割据局面,以兖州一地一北方中原地带,这与曹非凡的军事能力是离不开的。至此可看出,陈寿在这一点上对曹还是进行了积极的肯定。
其次,陈寿认为曹是“非常人,是超过世人的杰出人才”,可能与他的军事才能以及于治理国家有关,这相当于给了曹一个很高的评价。
最后,在《三国志》中还写过这样一句话:“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这句话在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肯定了曹的英勇与才智,此为褒义;另一种是把他与勾践相,从勾践为人角度看,似乎有种贬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