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推理破案的高手是谁呢?

  封建的地方长官主要职责有两项:征调赋役和断案。战争年代以军事为优先,这种行政性的事务往往会被军事性的行为所遮盖,所以人们看到的多是军事家们的谋略和战绩,而断案这类智慧和才能往往会被忽略。但三国诸侯大多都是有意谋取天下之人,所以,他们在重用军事将领的同时,也从来不忽视行政人才的使用,这就是很多非军事人才也能当的原因吧。曹手里有个汉献帝,动辄以朝廷的名义发号施令,所以这政权建设也要诸侯要重视一些,因而一些单纯的行政人才在他手下也能够人尽其才。在曹的属官当中,有一人身居留守府长史(秘书长)的高位,其军事能力并不算佼佼者,倒是推理断案的才能高人一筹。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image.png

  这个人就是国渊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县人。在他任魏国魏郡太守期间,有人写匿名信讥刺朝政,曹痛恨这种举动,一定要弄清楚写信人是谁。国渊请示把原信留下,而不把它宣传泄露出去。那封信很多地方引用了《二京赋》的内容,国渊敕令功曹说:“这个郡本来很大,现在虽是首都,却少有喜好学问的人。你选择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我想派他们去拜师学习。”功曹选派了三个人,国渊在派遣前先召见了他们,教训说:“你们所学习的东西还不广泛,《二京赋》是博学多识的书,世上人忽略了它,很少有能讲解它的老师,你们可以去找寻能读懂它的人,向他请教。”又秘密地告诉他们自己的实意图。十几天后,终于找到了能解读《二京赋》的人,三人就去拜师。官吏趁机请那个人写了一纸笺书,与那封信一较,明显出自于同一人的手笔。随即把那人拘捕审问,得到了全部事实相。国渊因此而被升任为太仆。

  《二京赋》是东汉辞赋家张衡的代表作,是汉赋中的精品之一。但在战乱的年代,的确是很少能有人潜心研究这种学问性的文章。国渊根据信中较多引用《二京赋》中内容,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喜好学问熟读过此赋的人。同时看到,这个郡虽然很大,但有这样学问的人却不是很多,这就把范围缩小到较小的一个目标。但圈定目标范围到准确破案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因此,采用正确的方法又成为关键。国渊以派人求学为名,让这个人在自我的良好感觉中主动现身,正是一招妙棋。当拿到那个人的笔迹,对的确是出自一人之手时,相已经大白于天下。国渊这种用推理更重证据破案方法,的确是精妙无。尤其是,这是一个君主亲自“督办”的案件,国渊并没有动用大量人马满城搜罗,而是只用了几个人,在悄无声响中就将案子破了,其智慧的确令人拍案。

  能够以推理的方式破案,说明国渊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同时,也与他一贯心地良,以人为本,敬畏生命有关。

  国渊曾拜汉末著名的儒学、经学郑玄为师。后来受曹征召任司空掾属。曹想推行屯田制,就让国渊主管这项事务。国渊充分发挥了管理才能,多方面平衡政策利害,将屯田的土地合理分配,又按照百姓数量设置相应官吏,明确考核的办法,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就使粮仓丰实,百姓竞相勉励,乐于从事这项事业。

  曹征讨关中,让国渊任居府长史,总管留守事宜。田银、苏伯在河间谋反,田银等人既被打败,其余按律都当处死。国渊认为这些人不是首恶分子,请求不对他们执行死刑。曹听从了他的意见,依赖国渊这个建议得到活命的有一千多人。在书写战胜贼兵的文书时,旧例往往以一当十,到了国渊上报斩首级数量的时候,实有多少就报多少。曹询问其间原因,国渊说:“征讨境外敌寇时,多报斩首,及捕获数量的人,目的无非是要夸大战绩,并且显示给百姓去看、去听。而河间在我国境之内,田银等人叛逆,虽然制胜有功,但国渊我私下里仍为这事感到耻辱。”曹很高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国渊被提升为魏郡太守。

  封建办案的能人不少,但这些能人往往又有酷吏的一面,如说那个在曹时期为许县令,后来官至太尉的满宠。曹想剪除汉朝势力,就将太尉杨彪收监,让满宠加以审问。杨彪身为,年龄又较大,所以荀彧、孔融等人就对满宠说,审问是应该的,但不能拷打用刑。满宠没有应答,仍然对杨彪用了刑。虽然事后满宠力主曹赦免杨彪,但人们仍然要说他这是“酷吏之用心”。所以说,国渊智慧办案,不惊扰民众,不累及无辜,在那个时代也是难能可贵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