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建立后发生过哪几起冤案?相是什么
蜀汉连发三起冤案,三个被,诸葛亮是否应该为此负责?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蜀小国也,名将唯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两句话透露出了刘备与诸葛亮的尴尬与无奈:关羽一死,当一面的大将没了,以一州之地去打东吴都赢不了,就更别说实力强悍数倍的曹魏了。但就是地盘狭小、人才凋零的蜀汉政权,却连续发生了三起冤案,三个二千石的被——蜀汉这一家子本来就人丁稀少,可是兄弟之间还掐得死去活来,要是能打过树大根深的村霸曹和人丁兴旺的大户孙权,那才叫咄咄怪事呢。
在曹魏,曹曹丕的权威没有人敢挑战,在东吴,孙权也是想谁就谁,但是在蜀汉,刘备和刘禅则较悲催:一向忠心耿耿的关羽也会时常跟刘备发点小脾气,刘禅当了四十多年皇帝,先有诸葛亮,后有黄皓,总是生活在阴影之下。
在是战是降这样决定蜀汉最终命运的军国大事,他说的话还不如谯周正好使。于是有人说,造成蜀汉政权人才凋零的主要原因,是其内部不团结,而连续发生的三起冤案,就是明证。还有人说,在这三起冤案中,诸葛亮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事实果如此吗?我们细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这三位被,还跟诸葛亮没多大关系,为了避免内讧,诸葛亮已经尽力了:这三起冤案缩短了蜀汉国,是因为有一只手在背后控,诸葛亮也无可奈何。
马超举报彭羕谋反案:诸葛亮是否劝说刘备刀下留人?
“彭羕字永年,广。身长八尺,容貌甚伟。”这位诸葛亮还岁的帅哥,是得到庞和一致推崇的。正是因为庞和的联合举荐,彭羕才得到了刘备信任和重用:“大之,而宿自知羕,遂并致之先主。先主亦以为奇,数令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识遇加。”
就像刘备刚得到诸葛亮的时候,关羽张飞很不高兴一样,诸葛亮看彭羕也较不顺眼,虽然表面上还能和睦相处,但是背后没少说彭羕坏话:“诸葛亮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
彭羕是蜀中士族出身,刘备这个外来户不能不对他有所防范,所以就把彭羕从益州治中从事的位置上拿下,外派当了江阳太守。读者诸君都知道,当时刘备“自领益州牧”,治中从事相当于第二副州长(第一副州长是别驾),而江阳太守治中从事级别低,而且远离核心中枢,这属于贬谪。
为刘备入蜀建言献策立有大功的彭羕就这么被赶出决策圈,发发牢也很正常,但是他发牢却找错了对象——连亲亲弟弟都一股脑坑死了的马超,有怎么会放过拿彭羕当垫脚石的机会?于是马超向刘备举报:“彭羕要谋反,而且还要拉着我一起干!”
其实细看《三国志·蜀书十》的这段记载,马超本人也不干净,甚至是先给彭羕下了套:“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
彭羕这个人本来就有文人的傲气,被马超这一扇风,马上就火冒三丈:“老革荒悖,可复道邪!”
背后骂皇上,只要不碰上周厉王,一般都没事儿,后来嘉靖皇帝那么霸道,被海瑞骂得一文不值,最后也没动刀子。彭羕只是管刘备叫了一声老兵,就被马超如获至宝地抓住了把柄。
据马超向刘备举报,彭羕还说了以下大逆不道的话:“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其实彭羕这话一点毛病都没有:“我在主公身边出谋划策,你在外面带兵征讨伐,主公兴复汉室易如反掌。”
马超郑重其事地上表举报彭羕(具表羕辞),把他送进了。彭羕在里给曾经的政敌诸葛亮写了一封信,对诸葛亮的品德和能力进行了肯定,表示了对刘备的忠诚和愿意服从诸葛亮的领导:“每与庞共相誓约,庶讬足下末踪,尽心于主公之业,追名古人,载勋竹帛。”
从彭羕给诸葛亮的信中,我们能看出彭羕对诸葛亮并没有多大怨气,但是彭羕还是被了,这个被庞推崇的人才,只活了三十七岁,没有机会成为诸葛亮,也没有机会成为李严。
但是我们不能说彭羕之死是诸葛亮落井下石,因为彭羕死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同年病逝)的时候,诸葛亮的处境也不妙,汉中王刘备正在对他进行打压:当时关羽为前将军、董督荆州事、假节钺,张飞为右将军、领巴西太守、假节,马超为左将军、假节,黄忠为右将军,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是尚书令、护军将军,而诸葛亮和赵云都是杂号将军。
刘备进位汉中王,诸葛亮只是受封“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直到刘备称帝,诸葛亮才当上了不开府的丞相(丞相不开府治事,属于假丞相,没有办公机构和人马班子)。
诸葛亮的地位很尴尬:左将军已经从刘备变成了马超,他这个“署左将军府事”的职能却没有变,他是在为谁打工?
所以正史中没有记载诸葛亮接到彭羕狱中求救信后做了啥,以诸葛亮的品行,是一定会劝刘备留下这个人才戴罪立功的:马超举报的是密室私聊,孤证不立,即使彭羕的说过那些话,也不过是想替主公您多干些活儿,顶多是有揽权之嫌,绝对罪不至死,请主公刀下留人!
但这已经不重要:左将军假节的马超举报,军师将军属左将军府事的诸葛亮说啥都不好使,一向对尚空谈的士族不感冒的刘备,也早就想儆猴。彭羕就是那只倒霉的猴子,于是蜀汉少了一个年轻才俊——如果彭羕多打磨几年,少一些傲气多一些稳重,是可以接的班的,这样诸葛亮看家,刘备伐吴就可以带上彭羕了。
刘禅侵占刘琰之妻案:是谁判处了车骑将军刘琰死刑?
无论是治中从事还是江阳太守,彭羕都算是蜀汉阵营的高级官吏,但是在彭羕之后,还有一个职位更高、资格更老的人也被了,这个人叫刘琰,被时的职位是车骑将军,属于刘备硕果仅存的老班底——让然,刘琰被的时候,刘备早已经不在了。
刘琰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被,而且是当街斩首,罪名是让小兵用鞋底子抽了老婆的脸。读者诸君都知道,在封建,妇女的地位是相当低的,用鞋底子打脸,只是一般程度的家暴,朝廷连管懒得管,就更别说治罪问斩了。
刘琰之所以被,可能是因为他打了御用之物:“琰妻胡氏入贺太后,太后令特留胡氏,经月乃出。胡氏有美色,琰疑其与后主有私。”
自觉头上长了韭菜的刘琰,就招呼手下把胡氏揍了一顿休掉了(弃遣)。
胡氏不但不为此感到羞愧,还找到有关部门去告状,而有关部门的判词也很奇葩,甚至可以跟莫须有相提并论:“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
胡氏能东奔西走告状,说明揍的还不够狠——哪有小兵敢下死手狠揍主母的?
就是这么一个罪名,刘琰被当众开刀问斩(弃市),即使不弃市,胡金莲或胡巧云胡婆惜胡蓉也不会替他收的。
建安十二年,五虎上将已经一个不剩,糜竺简雍孙乾墓木已拱,刘备的老班底就剩下这么一个刘琰了,刘琰一死,蜀汉军政大权就彻底落到了后起之秀的手中(诸葛亮于同年薨逝)。
有人说:要是没有丞相诸葛亮下令,谁敢位三公的车骑将军(《后汉书·百官志》:将军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刘琰?
但是咱们说了,诸葛亮也是同年病逝的,病逝之前,正在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不下。这就是说,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最后一年,从前一年开始直到当年农历八月,诸葛亮不是忙着整军备战,就是在前线指挥作战,后方已经被蜀中门阀士族把持,他们要搞死刘备最后的发小,诸葛亮可能完全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管不了——当时蜀汉内忧外患,外面有一个搞不定的司马懿,军中魏延杨仪也斗成了乌眼,把诸葛亮忙得焦头烂额。
刘琰被,实际是一个阴谋——如果有司衙门把胡氏杖责一顿关进大牢(无端控告丈夫,也是重罪),这事儿就风平浪静了。但是一群有心人偏要把这件事吵得尽人皆知,就是为了让季汉皇室颜面扫地:请天下人看看,元老重臣多不谱,后主刘禅多荒!
刘琰从刘备起家的时候就追随左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是刘备集团最后一个元老死掉了,一个群体通过斩刘琰而立威,诸葛亮就是知道了,也是管不了、不敢管——丑事已经发生,就让它尽快过去吧,犯不着跟门阀世族闹掰。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刘备起家功臣(先主在豫州,辟为从事,以其宗姓,有风流,谈论,厚亲待之,遂随从周旋,常为宾客)、排在前三位的高级将领说就了,开了一个坏头。吴懿接任车骑将军,更是释放了一个极其糟糕的信号:刘备家族已经失去了对蜀汉军政大权的掌控,诸葛亮已经油尽灯枯,无力回天了。
魏延杨仪互讼谋反案:诸葛亮防微杜渐还是推波助澜?
刘琰被诸葛亮放弃,是因为他跟魏延不对付:“(刘琰与)前军师魏延不和,言语虚诞,亮责让之……遣琰还成都,官位如故。”
魏延是刘备老班底,但是却与刘备的亲信本家闹别扭,自己最后也落得个身首异处三族被诛,而魏延之所以被,跟杨仪互相说对方谋反,只是一个由头,这件事的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在控:“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魏延和杨仪作对,这件事读者诸君都知道,咱们就不再赘述。这里要澄清的一点是:诸葛亮从来就没有说过魏延脑后生有反骨,更没有对他进行打压,至于“遗计魏延”更是不谱的谣言。
一向谨慎持重的诸葛亮,虽然不赞成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但是却对魏延青眼有加,不断提升他的官职:“建兴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杨仪与魏延之争,实际是文官集团与武将集团的权力之争,诸葛亮手心手背都是肉,也是尽量做到了一碗水端平的:“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有所偏废也。”
所谓杨仪魏延,在正史中是没有的,因为杨仪根本就没那个权利,正有权的,是费祎和蒋琬。干掉魏延之后,蜀汉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将军大司马一直是文官,姜维在蜀汉即将灭亡的时候,才当了一段时间背锅侠,而他即使当了大将军,也搞不过黄皓和陈祗,只好远离成都,在外面躲灾避祸。
诸葛亮生前一直处处维护魏延,但是诸葛亮一死,魏延马上被,诸葛亮还为此背上了黑锅。通过蜀汉政权这三起冤案,我们看到蜀汉至少损失了两个人才:一个可以跟庞肩的杰出参谋长彭羕,一个勇悍不下关羽张飞的万人敌魏延。
这里就有两个问题请读者诸君参详:如果彭羕不死,能否跟着刘备伐吴并确保夷陵之败不会发生?如果魏延不死,执掌军权之后会不会实施子午谷奇谋,能否延长蜀汉的国?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