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银子到底长怎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银子都是实样子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时候银子相貌,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古时候银子到底长什么样?电视剧上面都是白花花,耀眼,那些银子是的吗?实的样子又是什么样的?
《儒林外传》在说到官场情势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普通人看到的是对的讽刺,就算是廉洁的人,只要当官三年就捞到很多钱财。但是在收家眼里,关注的只有那三个字“雪花银”。可能因为雪花银曾经是中国古时候得得流通货币,寻常百姓家也能抱有。收品市场,雪花银出现得越来越多了。
雪花银的学名应该叫银锭,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大家看电视的时候,一定注意到了银锭都是洁白泛着光泽的。银锭正如它的外号一样“雪花银”,应该像雪一样亮白。大家不要被电视剧骗了。看看流传下来的雪花银,原本白净亮洁的表面,不仅坑坑洼洼,布满牙印,还满是灰黄的污垢。这种东西,懂行的人叫它“包浆”。
其实中国古时候有些朝代并不流通雪花银,甚至会禁止使用雪花银。很多朝代都会发明自己的货币,如说宋朝的交子,如说明朝的宝钞,如说唐朝的铜钱。正让雪花银大面积流通开来的,还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在明朝之前,民间早就用金银交易了,不过没有大面积流通。明朝的时候,商品经济高度发达,需要像雪花银这样高价值以及高流通度的货币。
朱元璋看到流通的雪花银,内心闪过一个想法。如果我禁止所有人使用雪花银,用另外一个东西代替,每次缺钱造点钱出来就好啦。朱元璋是这么想的,也是立马这样做了。只要私下用雪花银交易,违者要重重治罪。朱元璋然后研究出了大明宝钞,成为当时流通的货币。但是因为胡乱发行货币,只发不收,导致市面上的大明宝钞越来越多。最后通货膨胀,大明宝钞贬值极快快。百姓都不想用了,朱元璋的美梦做不去了。
雪花银为什么后来成了官方的货币呢?首先是朱元璋在发行大明宝钞时,使用雪花银当做衡量标准。因为朱元璋禁止使用雪花银,但那时候人们只知道一袋大米多少雪花银,却不知道一袋大米多少大明宝钞啊。这也就导致江湖上没了雪花银,但是处处有她的传说。后来明英宗即位的时候,放松了对银的禁令,人们自然而然首先用雪花银了。
《明史》记载,“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折官俸用钞”。成化以后,市面上主流货币就成了雪花银了。只有官家的俸禄用宝钞。按照史载,可以推算出明朝中期的一两雪花银相当于人民币600——800元。,普通老百姓买个粮食、买个小菜,哪里需要这么高的面额呢,于是出现了碎银子。碎银子没有规格和具体的形状,依据自己的需求来切割大小。
如果只依据重量来使用雪花银,那些对于没有掺杂质的银子也太不友好的。雪花银本质还是银子,银元素的含量高,纯度越高,质量就越好。反之,含量低的质量差。好的雪花银长什么样子呢?颜色泛着雪白色,质地较为柔软。如果参加了杂质会有不同的颜色,如果掺了铅慢慢地露出黑色,如果掺了红铜慢慢地会露出红色,掺了黄铜则会露出。
大家应该都知道,金银器具,如果纯度越高就越柔,质量就越高。古时候的人不能随时检测雪花银的程度,就会牙齿咬一下,大致确认质量的好坏。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普通人家流传下来的雪花银大都有牙龈,坑坑洼洼的,还有黑色的污垢。雪花银这幅模样乍一看不美观,实际上是现代人可遇不求的。
随着雪花银品市场的火热,不少无良商家假冒雪花银,一般收者还分不清楚。如说在用铅锡假冒雪花银,或者在浇筑的时候里面了铜块,外貌包着正的白银。无论商家们怎么做假,有一点难以模仿的就是看上去很脏的包浆。一般来说,假雪花银制作时间短,看上去较新,不像雪花银有包浆。假的雪花银色的颜色看上去刚出炉,火气很大。
在古时候,雪花银是流通货币之一,到了现在成了漂亮的工艺品。好多少数民族会用雪花银打造漂亮的首饰、头饰。尤其是丽江的雪花银,色泽明亮,纯度高,表面竟然能呈现雪花状。是名副其实的雪花银。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