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安徽出现过什么名医?他们有什么成就?

  历史上的安徽出了不少名医,,。

  华佗 东汉 145年-208年 安徽亳州

  华佗,三国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后因不服曹征召被,所著医书已佚。

image.png

  吴源 南宋 ?-1170 安徽休宁

  吴源医术高超,尤擅长治疗当时尚属绝症的肺痨(肺结核病),用药其效如神,治病擅于辨证。祖上四代均以医为业,活人无数,传到吴源时已经是历经五代家之传承,为民诊治疾苦,医术精湛,民间称之为“神医”。吴源不仅精熟医道,而且博学多才,工诗词散文,并常以诗文著名于世。当年,都中一位重臣的妻子黄氏患了急病,太医院名医均治不效,无奈中有人提议让当时尚还很年轻的吴源诊治,吴源诊后断其为“饥中伏署”,三剂药下便病情见好,人皆盛赞吴源医术。一,吴源行路途中,见一着破衣烂衫的男子手捧肚子倒在路边满地翻,疼痛难之中发出阵阵哀鸣。吴源见状便上前救治,通过望诊、把脉,诊断该男子为“虫症”。吴源即刻取出灸针以之,不一会儿,那男子吐出痰涎及虫子后便不再疼痛。

  陈文中 南宋 114?年—1236年 安徽宿州

  陈文中曾任和安郎判太医同兼翰林良医等职。精通内科、儿科。在江苏涟水一带行医15年,救治病人很多。集家传己验之方,于1254年撰成《小儿痘疹方论》一卷,对痘疹进行了专门论述:除《小儿痘诊方论》之外,陈氏还撰有《小儿病证方论》四卷,论叙小儿的保养和发育,小儿指纹及面部形色望治,并论惊风及痘疹证治,附列方药。

  汪机 明朝 1463-1539 安徽祁门

  其家世代行医,祖父汪轮、父亲汪渭均为名医。汪机少时勤攻经史,后因母长期患病,其父多方医治无效,遂抛弃科举功名之心,随父学医。他努力钻研诸家医学经典,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医术精,很快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治愈了母亲头痛呕吐的疾病,且“行医数十年,活人数万计”,医学著述十余部,《明史李时珍传》说:“吴县张颐、祁门汪机、杞县李可大、常熟缪希雍,皆精医术”,为当时名冠全国的4位医学。

image.png

  徐春甫 明朝 1520-1596 安徽祁门

  徐春甫一生治学严谨,认为“学问始乎诚意”,要有“纯一不二”的精神。读书必细心揣摩其理,一诊一视,一方一药,均穷其要领而后用。他主张良医、必须兼通针灸与药物,认为用药不可泥古,反对“始无见理之明,终无应变之巧”的医风,强调“惟执方以待病,不诊侯以裁方”。他勤勉从医,学有建树。对医学史留有深远影响。

  36岁时编撰的《古今医》是我国现存的十大医学全书中最早问世者。书中附有历代医家简明传记274人,采摭书目496种,“上下数千年间,圣儒哲匠,绝殆尽”,包括《内经要旨》、医家传路、各家医编、脉法,运气,经络,针灸、本,养生、临床各科证治及医案等,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医学全书。其出版刊行被当作大事载入了《中国医学大事年表》。且在海外也有影响,本不但有明万历三年(1657)翻刻金陵唐氏本的《古今医》刊本,而且在很多重要医学文献中都引用了该书的内容。

  方有执 明朝 1523-?安徽歙县

  方有执的妻儿共7人皆因伤寒而死。他本人也以大病幸愈而复生,因而发愤钻研《伤寒论》。“笃志专此,锐力愤敏,涉苦万端”,方有执认为王叔和、成无己整理的的《伤寒论》,有较多窜乱之处,对后世医家学习《伤寒论》造成误导,首次提出《伤寒论》错简之说,故自明万历十年,着手写《伤寒论条辨》对伤寒论逐条考订、重新编次,并予以注释,以求合于仲景之原意。方氏认为:伤寒应以六经为纲,六经应以太阳为纲,太阳篇应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纲。其学术思想对伤寒学术研究有很大的贡献。其后喻昌、张璐、洛、程应旄、周扬俊、黄元御、章楠等医学家继承其学,形成《伤寒论》错简重订学派。

  吴昆 明朝 1552-? 安徽歙县

  吴昆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吴正伦医术高超,医名颇著。吴昆幼年英异,为文藻思横溢,因举子业不售而“投举子笔,专岐黄业”。15岁学医于乡贤名医余午亭,“居三年,与师谈论,咸当师心。继由三吴循浙,历荆襄,抵燕赵,就有道者师受之焉”,“未及壮年,负岌,虚衷北门,不减七十二师”。由此扩大了见识,丰富了临床经验,对各家兼收并蓄,奠定了雄厚的医学基础。行医于宣城、当涂、和县等地,通晓针灸方药,所至声名籍籍,活人无数。

image.png

  江希舜 清朝 1585-1668 安徽旌德县

  16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暴发了天花,并且是历史上的一次高峰期。当时的人们几乎没有什么有效的防治办法。在清王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天花这种疾病就像鬼魂附体,一直困扰着它,让它一刻不得安生。江希舜目睹多少活泼可爱的孩童被天花夺去幼小的生命,而无回天之力拯救之,寝食不安。他查阅古时候大量医书,史载的宋朝时中医采取以攻的方法,将痊愈后的天花患者身上的痂皮,研成粉末,吹进健康儿童的鼻子里,用来简单预防天花。这就是说取已经得过天花的人的带有性的天花给健康人,健康人接触了一定量的有物质后就获得了对物的抵抗能力,这种包含了较朴素的免疫学思想,使江希舜受到较大的启发,尽管这种方法不是很灵,弄得不好还会致人于死,但是,既然前人用过,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了大胆反复试验,江希舜终于成功地采用人痘接种法,使众多的人免除感染天花的危害,还留下了专著《痘疹玄珠》。人痘接种法无疑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历史创造之一,它造福于全人类并促进了医学科学的新发展。它为其后国外牛痘苗及减菌苗的发明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宝贵经验。可以说,世界人工免疫学的发展也是从中国人痘接种法开始的,江希舜作为其首创者,对人类所作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吴谦 清朝 1689-1748 安徽歙县

  吴谦是清雍正、乾隆年间的名医,曾任太医院右院判。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乾隆帝诏令编纂医书,命吴谦、刘裕铎为总修官。作为总修官,吴谦为《医宗金鉴》的成书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撰著《医宗金鉴》时,他参考引用清乾隆以前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 的20余位医家的著述,对这二部经典著作的原文逐条加以注释,汇集诸注家之阐发,撰成《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17卷、《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8卷,列为《医宗金鉴》全书之首。

  程文囿 清朝 1761~1833 安徽歙县

  程杏轩治学态度严谨,寝馈数十年然后成书,尚实用而少空谈,敢于怀疑,在理论上时时有突破,著有《医述》、《杏轩医案》等书,其中《杏轩医案》为其一生临床经验之总结,也是他学术观点的集中体现,它的学术价值较为突出,素来为中医界推崇。自清嘉庆十年初刊后曾几经再版,影响颇大,近年来随着新安医学的蓬勃发展,该书为不少学者所研究,全书分初集、续录、辑录3集,其中初集、续集为他本人所写,辑录为其所著。载案192例,其中不少病案中还夹有类案,实际载案数226例。病案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病证。书中病案追溯时间最长者可达20年,编排不分类别,是将临证中应手之案择而录汇编成册。其中有很多危重症医案,如脱证、大出血、伤暑昏厥、小儿惊证、麻闭、子痫等,其医案的特点是记录实完整,所载医案均边叙边议,不仅介绍验案,失治、误治案例也多收载,并注意追访治案,探奥求,因而有着重要的研读价值。全书不分门类辑录作者历年所治疑难病证验案,于病证、病理记述颇详,审症亦较细致。对于假寒热、实证类虚、阴极似阳等复杂病证的辨析,颇能掌握要领。在治法上亦能汲取诸家之长而有所发挥,立方遣药能随证灵活化裁,文笔生动,引人入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