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备的是个根吗?相是什么?
众所周知,刘备是蜀汉的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因其被罗贯中写入了小说《三国演义》中,并作为正面主角加以凸显,所以在民间刘备这个历史人物拥有着极好的口碑,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问大家一个问题:刘备是根吗?
在很多文章中,刘备都被当做根创业者的典范,创业者没错,但根就是笑谈了,能够成为当世名儒卢值的他怎么可能是根。卢值在当时是什么地位呢?
在学术方面可以和文学家蔡邕一起校勘儒家典籍,官场上更是和皇甫嵩交情匪浅,董卓在长安那么牛,卢值也敢顶着干,最后董卓都没敢他,而是罢了他的官而已。
刘备能够成为卢值的学生,是一段非常不平凡的经历,放到现在,这大致相当于现在进入了国际顶尖学府上学,并拥有诺贝尔获奖者做导师。刘备正是在这段难得的经历中,结识了自己的同学公孙瓒,当时的公孙瓒尚未成名,所以这份交情就显得更加珍贵,也正是这份宝贵的人脉,让刘备在丢掉县尉官职后,又有了从新开始的机会,不然刘玄德很可能就此消失在历史的尘埃当中。
由这一点可以看出,任何时候人脉都是极为重要的资源,但很多人天地认为只要认识对方换个名片就算拥有人脉了,这就大错特错了。庄稼需要施肥浇水才有收获,无形的人脉也需要投资才能在关键的时候起作用,除了平时的礼尚往来,在高端学府的精英班级提前培养感情,也是人脉投资的一种策略。
刘备虽然出身刘氏皇族,但是到了他这一辈已经很穷了,属于典型的没落贵族,子过得很是清贫,不然后来他也不会沦落到编鞋谋生的地步。可即使是这样,刘备依然选择在少年时期去卢值门下求学,这里当然有贵人的资助,不过也需要刘备自己有这方面的意识,就是那种不甘平凡,且在希望渺茫的时候依然选择试一试的积极态度,而这个意识在普通人中是很稀缺的。
所以刘备根本算不上根。
他既有家族背景(起码有一个能说得出去的故事),也有贵人相助,手里的牌虽然不如曹、袁绍这样的官宦世家,但起码要根好上很多。
刘备与关张赵诸葛,是谁成就了谁?
拜小说《三国演义》所赐,很多人都认为刘备的成功是因为得到了关羽、张飞、赵云和诸葛亮等人的相助,所以很多普通人在事业失利的时候,往往会感慨自己怎么就没有遇到这样的知己朋友呢?
事实上,持有这个观点的人明显是被小说作者误导了,在实的三国历史中,刘备在事业发展的前期和中期一直都是自己在挑大梁,不论是最开始打黄巾军,还是后来投奔各路诸侯,以及在汉献帝哪里攀亲戚,刘备始终都是整事件的推动者和执行者。
不论关羽还是张飞,都只能算作刘备追随者而已,而赵云和诸葛亮投奔刘备的时候,刘备已经获得大汉皇叔的美名,并且拥有了名义上与各路诸侯平起平坐的资格。所以在情感上,关羽和张飞对于刘备来说才是正的患难追随,赵云要差上一分,诸葛亮就更不如了。
如果说前期是刘备一个人挑大梁,到了中后期也依旧是刘备在带头,投奔袁绍是刷刘皇叔的面子,投奔刘表也是刷刘皇叔的面子,以至于后来和东吴合作,再到出兵巴蜀,依然是这个大汉皇叔的金字招牌。所以与其说是关张赵诸葛辅佐了刘备,倒不如说是刘备成就了这些追随他的人。
除此之外,小说《三国演义》还将刘备塑造成了一个只会哭和摔孩子的无能之人,这怎么可能?
如果刘备的是一个如此庸碌的人,曹又怎么可能将他引为知己(煮酒论英雄)。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分析刘备的个人履历会发现,他拥有在三国时期相当不错的军事才能,虽然不能算拔尖,但已经很优秀了,除此之外刘备还拥有极强的识人用人的才能,其手腕更是顶尖的存在。
综上所述,刘备的个人实力是配得上他所获得的的地位和荣誉的,如果给他换一批能力和关张赵诸葛相当的人,刘备大概率也会成功,但反过来就很难说了。
刘备与夷陵之战
很多人将夷陵之战视作刘备一生中的最大败笔,但这显然只是看到了表面,夷陵之战绝非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刘备之所以力排众议发动这场战争,实在是拥有不得已的苦衷,下面船夫就带大家一起揭开这背后的相。
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直到赤壁战争后借的荆州才算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但屁股还没做热乎,就带领还没磨合好的新团队冲进了四川,最后虽然打下了四川,但团队的构成却越来越复杂了,这其中包括以关张赵和诸葛亮为首的原始团队,还有荆州团队,以及益州本土势力,这其中益州本土势力还分为押宝刘备的投降派,和曾经反对刘备入川的保守派。
各方势力的错综复杂对于刘备来说倒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是历史一直没有给刘备处理这些问题和矛盾的机会和时间。先是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最后麦城一败人头落地,连带着荆州也丢了,这直接斩去了刘备原始团队的一个臂膀,以及荆州团队的根基。
就在关羽死的同一年,作为益州本土势力投降派代表的也死了,益州势力中的保守派失去了制衡,开始一家大。而紧接着张飞的死则是断掉了刘备原始团队最后一个臂膀,这下可就不是矛盾被激化那么简单了,而是关乎刘备生死的困局。
我们再次来看张飞的死,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虽然明面上是将帅士兵导致的仇,但我们不妨想一下,这一两个士兵是在军营重地,且是主帅的营帐中行凶,事后估计连这个营帐都很难走得出去,就跟不要说私自离开军营了。
而且事发地是在阆中,在车马不便的古时候,凶手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人头带到了东吴的呢?这背后如果没有地方氏族的授意和帮助,估计这几个士兵连兵营都走不出去。
联系之前莫名其妙地死亡,我们不难发现,当张飞被的时候,刚刚成立不久的蜀汉已经岌岌可危了。关羽、张飞为首的创始团队名存实亡、建立没多久的荆州阵营人心彻也底散了,益州本土士族更是开始三心二意了,除掉了握有兵权的关张,相当于断了刘备的左膀右臂,要知道除了关张,赵云和诸葛手里都没有什么兵权,将领跟随刘备的时间又不长,刘备再不做什么动作,可就要成光杆司令了。
反过来看益州本土势力中的保守派,由于刘备并非是用绝对实力,而是以一个不大光彩的手段夺取益州的,所以反对刘备入川的保守派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其与支持刘备的投降派、荆州势力、刘备原始团队势力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平衡,但当关张被、荆州被夺、身死后,这股本土势力就一家大了,对于他们而言直接投降北方的曹魏政权,不但可以避免战争消耗,还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安逸环境,刚当皇帝没多久的刘备成了绊脚石。
刘备正是在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后,才会义无反顾地发动了夷陵之战。夷陵之战最好的结果是蜀汉打头阵,曹魏趁虚而入与蜀汉一同攻打东吴,这样三足鼎立将会变为二分天下,虽然魏国会获得更多的利益,但蜀国依旧有翻盘的机会。
坏一点的结果就是曹魏观战,或者出少量的士兵凑个热闹,蜀汉和东吴将会血拼,蜀汉险胜,刘备便可以以此为契机提拔新锐势力,重新整合本土势力,进而巩固根基,适当夺回些东吴土地,然后将更大的利益让给曹魏,用以换取休养生息的时间。
最坏的结果是蜀汉惨败,东吴为了防备曹魏会适可而止,让三足鼎立继续保持平衡,刘备带领的益州本土势力元气大伤,刘备的声望也会因为骤降,但之前的危机却解除了,蜀汉一下子成为三国魏蜀吴中势力最弱的存在,并且危机四伏,在魏国和吴国磨刀霍霍的压力下,不论是残存的荆州势力还是益州本土势力,亦或是以诸葛亮为首的原始团队,都不得不摒弃前嫌,一起抱团发育了,这就为刘备的刘婵继位奠定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大环境,内部错综混乱的矛盾和权力关系也可以在以后较长的稳定期中慢慢梳理。
如果大家对以上推论抱有怀疑,那我们不妨看夷陵之战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黄权的下场。黄权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是益州本土势力中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他最初是和一起投奔刘璋的,后来张松向刘璋建议迎接刘备入川,黄权作为保守派的代表人物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并因此受到了惩罚。刘备掌控益州后,黄权也成了刘备的人,但之前反对刘备入川的行为,此时此刻却成了以黄权为首的保守派的心病:无法与刘备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并担心刘备会秋后算账。
为了从根本上削弱益州保守派的势力,刘备才会在夷陵之战中让黄权率领偏师沿着对岸顺流而下,走了一条稍有不慎便会失去退路的不归路,刘备的目的还不明显吗?就是想让黄权有来无回,不是投降曹魏,就是被乱兵烧死。但不论怎样,益州保守派都掀不起什么大的浪花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再次审视夷陵之战会发现,不论战争的结果如何,对于刘备来说已经是立于不败之地了,甚至可以说他是整起事件的最大的推动者和受益者。也正是这一场被世人看作刘备一生最大败笔的战争,才算得上是刘备生涯中最惊艳的一笔。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