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为什么能赢得祖父朱棣的喜爱?他的执政理念是什么?
朱瞻基,即明宣宗,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同为皇长子,他的待遇父亲朱高炽当年优厚很多。朱瞻基不仅得到了父亲的疼爱,他的皇祖父对他的偏爱和赏识在整个皇宫里也是一件公开的秘密。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至于皇太孙朱瞻基为什么会如此幸运地获得朱棣的青睐,甚至身为皇太子的父亲更被朱棣另眼相看,这个问题要从朱瞻基出生时的一个故事讲起。
朱瞻基出生的那一年,朱棣还不是皇帝,依旧是朱元璋分封在燕京一地的燕王。但是,不屈就于藩王地位的朱棣始终怀着一个继承大的梦想,希望有一天受到父亲朱元璋的赏识,可以实现龙袍加身的理想,只是,一直都未能如愿。
这天夜里,朱棣在自己的寝榻上做了一个令他倍感激动的梦,在梦里,朱元璋把一个象征权力的大圭递交到了他的手里,并嘱咐他紧握大权为天下苍生谋福利,还嘱咐他:“传世子孙,永世其昌”。这一个梦,让朱棣倍感心欢。
醒来后,朱棣依旧沉浸在美好的梦境里,并且深切地觉得,这个梦非常吉祥。就在此时,传来了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啼哭,他的长孙朱瞻基来到人世,这让朱棣将梦里的情景与朱瞻基联系到了一起。
随后,见到孙儿的朱棣更是坚定地认为,朱瞻基是上天赐予大明的礼物,是大明王朝未来之幸,并从此对朱瞻基关怀备至。
有人说,朱瞻基的出生以及这个让朱棣倍感吉祥的梦从某种程度上坚定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权的决心,所以朱棣才对朱瞻基倍为关注。或许,这些事情在朱棣的心中是产生了些许影响,但朱瞻基的聪慧和机敏才是他赢得朱棣喜欢的原因。
这一点在后来朱棣决定皇太子人选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学士谢缮所谓的“好圣孙”指的就是朱瞻基。
所以,当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时,朱棣便迫不及待地将朱瞻基立为皇太孙。后来,明仁宗朱高炽因为身体重病而亡时,朱瞻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新一任皇帝。
不过,年轻的朱瞻基即位一事在名义上虽然名正言顺,但在实际过程中,却遇到了极大的阻碍,这些阻碍,就来自于他的两位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以及那些追随这二位藩王企图浑水摸鱼的者。
在朱瞻基没有即位以前,朱高煦就和他的哥哥朱高炽争夺过王位,最后,因为朱高炽仁厚慈爱且身份地位他更为正,故而朱高煦没能当上皇帝。在朱高炽册封太子以及后来登基理政期间,朱高煦没少给朱高炽出难题,一次一次起兵,一次一次被,一次一次未遂,一次一次被皇帝施以厚恩感化,但朱高煦那颗夺权篡位之心却一直没有消退。
十个月后,朱高炽因病去世,此时新主年轻、经验尚浅,对于反心不改的朱高煦而言,正是一个起兵夺取政权的绝佳机会。新帝即位不久,朱高煦就仿效父亲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起兵谋反。只是,意图虽然一样,但结局却截然不同。
有了“靖难之役”的经验教训,新登基的朱瞻基早就料到这位叔父会“如期而至”,于是,他在朱高煦起兵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等着与朱高煦来一场正面交锋。
最开始得知朱高煦起兵谋反时,朱瞻基并没出兵讨伐,而是特意亲手写下一封书信,派手下送到朱高煦的面前,旨在规劝他退兵投降。当然,朱高煦并不买账,他既然起兵了就没有乖乖收兵回去的道理于是,朱高煦将朱瞻基送来的橄榄枝给揉碎了,接下来,就是这对儿叔侄的刀兵相见了。
面对朱高煦的挑衅,朱瞻基做出了御驾亲征的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朝廷军队的士气,加上朱瞻基的战略部署有条不紊,很快,朱高煦和他的叛军就无处可逃了。
就在朱瞻基出征之前,有人劝他留守在南京,因为叛军极有可能直取京都。但是朱瞻基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南京城固若金汤,虽然叛军人数不少但毕竟有限,朱高煦不会将兵力耗费在这里,这是其一;其二,叛军的家属其实都留在了乐安城,全军上下不可能放着一家老小不管,所以,只要朝廷的军队包围了乐安城,并以此为契机来说服军队投降,则胜券在握。
事实证明,朱瞻基的判断是正确的。就在朱瞻基带领着他的军队将乐安城重重包围时,朱高煦就已经知道自己失去了对军队的号召力,只好束手就擒。
一场围绕着皇权的皇帝和藩王的战争终于尘埃落定。朱高煦投降以后,很多人劝朱瞻基将他处死,但朱瞻基却没有这样做。他念及血肉情深,将朱高煦押送回京后罢免为庶人,并囚禁在西安门内,保住了他的条性命。
不过,朱高煦并没有珍惜这条命,他在朱瞻基前往探视时对皇帝预行不轨。此事彻底惹怒了朱瞻基,最后朱高煦被朱瞻基扔进铜缸烧了,落得个骨全无的下场。
而同样密谋的另一位叔叔朱高燧则侥幸逃过了一劫。他虽然在朱高煦起兵前同意出兵相助,但在收到了朱瞻基的劝降书后,做出了按兵不动的决定,从而为自己保住了性命。如果当初他也执意起兵的话,或许他也会和朱高煦一样,下场凄惨。
朱瞻基即位以后,将他的父亲朱高炽的儒家治国理念延续了下来。客观地看,朱瞻基在位的时间其实并不算很长,也就只有十一年的时间。但就是这并不长的十一年,对于整个明朝而言,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整个国家的治国理念从朱棣时期的崇尚武力、不断扩张的状态逐渐转变过来,文官从这一时期开始得以被重视,对于逐渐稳固的明朝而言,他们所起的作用以及此后所产生的影响,丝毫不逊色于那些开疆拓土的将领们。
这一时期,明朝开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才济济的现状,不仅整个清明,人民的生活开始朝着安居乐业的方向发展,整个国家经济也随即得到了发展。
此外,由于朱棣时期对于军队的过分倾斜,明朝的军队里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对此,朱瞻基展开了大力的清除,通过制定新规、派遣监察官员进驻等方式,使得累积已久的军队状况得到了改,进而促进了文官治的建立。
由于朱瞻基的治国理念和他的父亲一样,因此,在这一时期,有众多的名臣涌现出来,他们的出现不仅生动地展现了朝廷对于人才的渴求和尊重,更有力地证明了文人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作用。如著名的“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薄,就是这一时期建树颇丰、名垂青史的明朝重臣。
历史学家对于这一时期朱高炽父子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效果颇为赞赏,甚至有史学家将他们的治与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相媲美,并将其称之为“仁宣之治。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