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之战中,曹是如何取得胜利的?战术上有两个关键点

  渭南之战,又称潼关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丞相曹击败了韩遂、马超等关中联军。是一场讲求深谋远虑,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当时关西诸侯在名义上归顺曹,曹欲借道讨伐汉中张鲁,于是,关西诸侯起兵,阻止曹军进兵,史称“韩遂、马超之乱”。双方在关中潼关、渭南等地发生大战,最后曹用计取胜,压制关中。

  点评

  一、此战,曹巧用离间计歼灭马超、韩遂主力,为控制关中局势和西取汉中创造了条件。

image.png

  二、曹从起意解决关中问题伊始,便精心运筹战争“五事”,在最后决战时刻,使对手关中联军“五事”皆失;在战役进行中,恰当运用兵者诡道、正奇结合的用兵之法,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决战的全胜。由此观之,曹在渭南之战中的谋略,堪称“妙算”胜敌的经典。

  三、此战,曹在兵不占优之势实,用离间计破超、韩主力,为控制关中局势和西进汉中创造了关键的条件。 彻底保证了曹集团对中国北方的控制,也是曹在北方战区进行的最后一个大战役。此战可以说是曹生平经典战役之一,关中联军当时是很强大的,在整个战役过程中的用谋用兵,也把曹的思想,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

  四、曹此次决战能够全胜,战术上有两个关键。

image.png

  第一步,“轻兵”疲劳敌军。“轻兵挑之”的目的,就是让敌人全军劳的同时,能让自己的“重兵”逸,达到以逸待劳的目的。曹的“轻兵”能与马超等关中联军“战良久”,这就是离间计的功劳了。如果关中联军同仇敌忾,上下一心,曹的“轻兵”显然无法“战良久”。正是因为此次大会战前,曹先用了离间计,使得关中各部各怀异心,结果是,临战时皆不肯出力,使得曹只用部分兵力即能与之长时间相持。

  第二步,“”重击敌军。如果一开始就出动,面临生死关头,本能会使关中联军各部抛弃嫌疑而死地求生的。如果待对方疲惫后,再施以重击,对方即使有心拼命,也已无力搏。

  五、关于渭南会战的策略,曹后来说到:“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畜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马超等关中联军一败而军马损失殆尽,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坚固的营垒可以退守。不建营垒,是因为曹的骄敌之计使马超等认为,曹军弱不能战。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