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的生祠为什么会被百姓砸了呢?

  狄仁杰素有“神探”之称,皇帝也曾赞誉:“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而这样一个“贤”人,在正史记载中,他的祀堂却被老百姓砸了,难道狄仁杰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事,老百姓非常痛恨狄仁杰吗?

image.png

  狄仁杰,字怀英,一生为官,却是终身清廉,数次为民,嫉恶如仇,严惩贪污,为国家治理立下汗马功劳,尽管自己命运多舛、时常因触及到权贵的利益而受到,但他总是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为国家、为人民敢于直谏、直言不讳,提出很多利民便民的方针。

  如,在辅佐武则天的时候,他也从不阿谀奉承。立太子一事在封建家天下制度中成为国家延续和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武则天欲立武三思为太子,朝中群臣早被武则天的手段吓怕了,没人敢反对,担心触霉头。惟狄仁杰直言应当要庐陵王李显承继大。武则天非常生气,便停止该项议论。

  后来,武则天召狄仁杰与王方庆,问:“朕数梦双陆不胜,何也(我老是做梦打牌输钱,这是为什么呢)?”狄仁杰就趁机说:“双陆不胜,无子也。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啊!并且太子是天下之本,本若摇则天下危。太宗皇帝亲冒锋矢,勤劳而有天下,传之子孙;高宗皇帝重病,才下诏令陛下监国。陛下临朝称尊十几年了,又想以武三思为后。试问姑侄与谁亲呢?陛下立庐陵王,千秋万代常享祭于宗庙,立三思,(可则可矣),但宗庙里有祭姑姑的道理吗?”武则天深受启发,在利益天平的摆动下,选择令立庐陵王为太子。

image.png

  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必然会有其发光散热的一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反叛,魏州告急,武则天派遣狄仁杰赴魏州刺史解决问题。

  不得不说,狄仁杰有着敏锐的军事头脑,深知人心的重要性。所以,狄仁杰选择先“安内”,不干扰百姓正常生活秩序,放宽缴纳赋税的期限,不消说取得的成果喜人,和之前魏州掌权者对鲜明,前任刺史孤思庄强迫百姓修缮工事,完全不顾百姓的生活,却适得其反百姓怨言大,军心不稳,军事战争中重要的粮也成了一大问题,因而,魏州百姓对狄仁杰感激涕零。然而,地方在遭受战火之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狄仁杰自然是打理、复兴的首选。魏州人民在留不住狄仁杰后,为他立生祀,感念他的恩德,又希望他能继续庇佑这个地方。

  “仁杰尝为魏州刺史,人吏为立生祀。”本是好名声的象征,坏就坏在,“及去职,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颇贪暴,为人所恶”,许是“恨屋及乌”,狄仁杰身为父亲却没能管教好孩子,“子不教,父之过”,百姓无力反抗景晖,便将这股怨气发泄在他父亲身上,“乃毁仁杰之祠”。

  “贤者当举,贪者当罚。这是用人之道,兴邦之法。”这是狄仁杰的态度,其一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说有景晖这个教育问题,但景晖的错误不能完全归结为狄仁杰,魏州百姓也明白这个道理,还是非常敬仰狄仁杰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