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特色是什么?发展的好吗?

  众所周知唐代接着隋代之后,很重视对于的整顿和利用。那么唐代的特色是什么?发展的好吗?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高祖武德二年(619),就在京师聚集高僧,立十大德,管理一般僧尼

  九年(626),因为太史令傅奕的一再疏请,终于命令沙汰佛道二教,只许每州留寺观各一所,但因皇子们争位的变故发生而未及实行。太宗即位之后,重兴译经的事业,使波罗颇迦罗蜜多罗主持,又度僧三千人,并在旧战场各地建造寺院,一共七所,这样促进了当时的开展。

  定义

  唐代,是指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到哀帝天祐四年(907)二百八十九年间李唐一代的而言。

  大体情况

图片.png

  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入,带去佛像、佛经等,使汉地深入地。贞观十九年(645),玄奘从印度求法回来,朝廷为他组织了大规模的译场,他以深厚的学养,作精确的译传,给予当时界以极大的影响,因而在已有的天台、三论两宗以外,更有慈恩、律宗等宗派的相继成立。

  稍后,武后(684—704)利用徒怀义等伪造《大云经》[1],她将夺取政权说成符合弥勒的授记,随后在全国各州建造了大云寺,又造了白司马坂的大铜佛像,并封沙门法朗等为县公,又授怀义为行军总管等,这使和的关系益加密切。此时新译《华严》告成,由法集大成的贤首宗也跟着建立。

  其后,玄宗时(712—756),虽曾一度沙汰僧尼,但由无畏、金刚智等传入密教,有助于巩固治政权,得到帝王的信任,又促使的形成。当时发展达于极盛,寺院之数较唐初几乎增加一半。

  不久,安史乱起,在北方受到摧残,声势骤减。禅家的南宗由于神会的努力,渐在北方取得地位。神会又帮助征收度僧税钱,以为军费的补助,南宗传播更多便利,遂成为别开生面的禅宗。

  但是当时国家历经内战,徭役重,人民多借寺院为逃避之所,寺院又乘均田制度之,扩充庄园,驱使奴役,并和贵族势力相勾结,避免赋税,另外还放高利贷设立碾嵦等多方牟利。这样在经济上便和国家的利益矛盾深,故从敬宗、文宗以来,渐有毁灭的意图,到武宗时(841—846)就终于实现了。

  从会昌二年到五年(842—845),命令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综计当时拆毁大寺四千六百余所,小寺四万余,僧尼还俗二十六万余人,解放奴役十五万人,收田数千万顷。这对以后的发展影响很大。当时典籍的湮灭散失情况也极严重,特别是《华严》、《法华经》等的章疏,大半都在此时散失,以致影响到天台、贤首等宗派趋衰落。

  群众影响

图片.png

  唐代除了通过上述各宗派的教义宣传对于群众发生作用而外,还有直接和群众生活联系以传教的种种活动。如岁时节在寺院里举行的俗讲,用通俗的言词或结合着故事等来作宣传,这些资料大都写成讲或变文(所讲的经有《华严》、《法华》、《维摩》、《涅盘》等)。又有化俗法师村落,向民众说教。

  有时也由寺院发起组织社邑,定期斋会诵经,而使社僧为大众说法。至于有些寺院平素培植花木(如长安慈恩、兴唐等寺培植),遇到节开放以供群众游览,或更约集庙会,这都间接有传教之效。当时民间一般徒的崇拜对象有弥勒、弥陀、观音、等佛、菩萨。

  特别是因为《华严经》中说及常住在清凉山,别号清凉的五台山遂被看作的道场,而成为信仰的一个中心地点,后来又经密教信徒的并力经营,寺院建筑愈加发达。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