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买书的很贵吗 一本书的成本到底有多高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人买书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现在我们买一本书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可是在古时候读书只是少数人的专利,穷人家的孩子是不起书的,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小故事都是,穷人家的孩子特别喜欢读书,为了读书就到富人家去做工,趁机还能偷偷地看书。凿壁借光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这种情况产生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那是后书的太高了。
在中国古时候,为了表示对先贤文人的尊敬,看到地上的纸都要捡起来。虽然东汉末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但是对于古时候来说,造纸术已经算得上是高科技了,所以大多数人还是用不起的。
另外在活字印刷术产生之前,用的是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的工程量非常的浩大,就是先把要印刷的东西雕刻到一个版面上,如果有一个字刻错了就要重新再来。这样以来,书的成本中的人工费部分就非常高了。
在古时候典籍中有记载,南宋的淳锡年间,苏州地区印刷《大易粹言》而是册,就耗费了1300多张纸,不光纸张,的材料棕墨糊药,印背匠工人的吃饭的钱就有1.5贯,赁本钱,1.2贯,成本总共是大约3,3贯,这样成本的书,标定的售价是8贯,说贯大家可能不太明了到底是贵还是便宜,下面小编帮大家把贯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宋朝的一贯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300元,怎么样,是不是很震惊。一本书需要人民币2400元,是不是普通人接受不了呢。
在清朝有一个叫徐增的人在书中是这样记载的,一部《元气集》一共是40页,整部书共印了100首诗,这本书的成本价在16两白银。在清朝年间,白银内流,导致通货膨胀,银子的下跌,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150元到200元,这样算下来,这本书的就在2400元。
晚清的大官曾国藩落地后在当时的金陵看中了一部《二十三史》。狠狠心咬咬牙,把自己的衣服都当了出去,又借了一部分钱,才买下了这部书。他的父亲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特别的高兴。
现在大家明白了吗,在古时候读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明朝的官员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里面写到,我们家里穷,没有书可以看,从而从家里有数的人家把书借来,然后在自己手抄书,很多穷苦的子弟就是借书抄书学习的,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出现了一代代的明人大儒,现在人是太幸福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