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时候ldquo;举人rdquo;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古时候无数寒门士子人心心念念的梦想。科举制自隋朝开创后,无疑是封建王朝最伟大的发明。在科举制之前,朝廷需要的人才是怎么来的呢?除了父业子承外,举孝廉也是一种渠道。

  然而,“举孝廉,父别居”;“举孝廉,浊如泥”等俗语,也说明察举制并不能让人才流入朝廷。自隋文帝一天下后,他为吸引天下读书人来为朝廷效力,发明了通过考试就能做官的方式,名为科举制。唐代,科举制的运行制度愈加完备,“学而优则仕”成为人们共识。自此虽然历朝历代政权更迭,但科举制一直到清朝末期才被废除。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书往往被古人被视为一件大事,稍微富裕一些的农民家庭常会为孩子雇一名塾师来授课,以期一朝光耀祖宗门楣。重视到了什么程度呢?父亲考试考不上,接着考,考不上,孙子接着考。明代清官海瑞就是父亲一直考,直到海瑞考中后才罢休的。

  科举制一共分为四级。从易到难层层筛选,在全国范围内优中选优,其实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容易。

image.png

  第一级是院试。

  由各省学政主持,考场一般设置在各地县府。参加者名为童生(儒生),三年之内可考两次,考中者名为秀才(生员)。

  考中秀才后一般来说虽不能为官也是可以享受一些特权的,如说免税、免徭役、见官免跪拜、犯事不用刑等。

  这其实已经是了不得了,因为同时代的大多数人一辈子都目不识丁,听见衙门里的“威武”都会唬得连忙下跪。秀才在乡镇里也算数的上名的人尖儿了。

  第二级是乡试(秋闱)。

  皇帝会特派官员来负责乡试,考场设在京城和各省省会。参加者为秀才(生员),通过考试后就被称为“举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举人是有做官的资格的,如范进中举后,那些报喜的随从,都一个劲儿的喊“举人老”,一向看不起他的老岳父,也一个劲儿的夸自家女婿是天上文曲星下凡。这说明举人的已经非常难得了,对于平头老百姓来说举人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举人一般在地方上任职,偶尔有递补的机会会升任到县里。在今天可能相当于县。

  第是会试(春闱)。

  皇帝派钦察大臣来负责会试。考场设在京城。参加者都是举人。通过考试后,称“贡士”。考试第一名称“会元”。

  第四级是殿试。

  主考人是皇帝,考场设在皇宫。参加者为贡士。

  在会试同年四月开始殿试。到这一阶段,基本上也是全国各个省份拔尖的人才互相摩擦了,毕竟实力不行的早就被筛下去了。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录取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所有及第的人都可以直接授官,称为“天子门生”。皇帝会从这些人中选人入翰林院,作为未来内阁大臣的候选人。

image.png

  一般来说,进士外出做官最低是地方县里,而地方县里也是举人要花十几年的时光才能爬上来的。在当地知府做一知州,相当于今天的市。有才华的人再升任布政使或巡抚,这便是省级官员了。还有一些人会进入六部,甚至会进入内阁成为大学士。这一切,进士出身只是最低要求,想要升官毕竟还得能力加持。

  结语

  而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收入微薄,甚至还买不起房子。范进中举后都有人送四进的房子,面积大又宽敞还有仆从。而研究生呢?研究生毕业后能有“举人”的待遇吗?

  不久之前,中传研究生的新闻在我耳边默默回响。总之,古时候能中举人,做官也罢、继续考也罢,都能活得很好。而今天,研究生的学历贬值速度超乎想象,所以说,今天的研究生也根本无法和古时候举人相。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