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袍上的十二章纹都有些什么?为什么到了清朝,十二章纹的地位下降了?
对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十二章纹,包括、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其涵盖了天文、地理、生物、神灵等万物规律,每章都有特殊的象征寓意。、月、星辰,取其照临也;山,取其镇也;龙,取其变也;华虫,雉,取其文也;宗彝,虎蜼,取其孝也;藻,水,取其洁也;火,取其明也;粉米,白米,取其养也;黼,斧形,取其断也;黻,为两己向背,取其辨也。
十二种纹饰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尚书·益稷》记载:“予欲观古人之象,、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这段文献资料很好地证明了西周时期十二种纹饰的兴起和运用,但并没有直接指明十二章纹是周代天子的专用礼服纹饰。
东汉时十二章纹被确立为重大礼仪专用纹饰。“天子、三公、九卿……祀天地明堂,皆……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以下)九章,九卿用华虫(以下)七章,皆备五采……”即具有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可使用的章纹数量也不一样。自此以后,十二章纹被历代帝王相继使用。
隋代时对每个章纹在龙袍上的具置有了规定。隋炀帝在章服之制中将、月分于两肩,星辰列于后背,自此这种章服款式被作为历代治者所沿用的即定款式。
明代维持了十二章纹的规制。明代洪武十六年明文规定了章服之制,皇帝衮冕“玄衣黄裳,十二章,、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绣于裳”。
十二章纹作为中国古时候黄袍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章纹具有特的文化意义和审美内涵。中国古时候自“黄袍加身”以来,便把黄袍视为皇帝权威的载体。服饰图案通过使用太阳、月亮、花朵、鸟类和原始图腾等元素,反映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
中国古时候的服制化要求服饰的装饰必须严格按照服饰制度要求。古时候服饰制度受儒家哲学所倡导的正观念的影响,居中式排列多应用于标志性图案,如明清时期的团龙造型;对称式排列多应用于双数图案,如十二章纹中的藻与粉米,黼与黻等。体现天人和谐、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最高审美追求。
十二章纹在服饰中的构图形式,从整体布局来看,十二章纹以“单章”和“重章”的形式呈现。单章指的是在同一位置的左侧和右侧使用不同的图案,如“章”和“月章”。重章是指在不同位置重复使用图案的形式,如黼章和黻章。章和月章分别装饰左右两肩;黻章分布于腋下两侧的前、后部分;星辰章分布于领口处;宗彝章和华虫章分布于龙袍前后两侧的下摆部分。龙袍整体纹样采取对称式构图,给人厚重沉稳之感,整体视觉效果呈对称等腰梯形几何结构,具有丰富而不凌乱的效果,体现出集权制对服饰的影响。
各章纹的造型设计多样且特,动作特征传达了动物的生命力。例如,月章中的玉兔采用站姿,使兔、月、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华虫章中的锦通过抬头、展翅来表达其灵动欲翔之势。除了动物本身的造型,其构图最大的特点是多以左右和上下方向分布。如龙章中,两条龙一上一下,有回环飞翔之感。宗彝章中,猴子和老虎的尾巴一上一下,有一弱一强的平衡之感,采用对称式构图的同时合理分配了视觉上强弱分配的平衡,实现了“对称而不死板”的效果。
植物纹样中,山章和藻章以“面”“线”结合的方式配置画面,山章以面为主,藻章以线为主,曲线的曲度适中,利用色彩明度推移的方法,使画面实现了“活”的视觉效果。此外,十二章纹中还有与生命密切相关的火与粉米。火章以线形呈现,线条粗细变化有度,一朝向左上方,具有闪烁的效果。粉米通过点的连接形成7个同心圆,点线分布均匀,使得“点”的存在具有“多而不乱”的效果。
皇帝黄袍的颜色依次有蓝、明黄、月白、红四种。为主色调,是等级最高的颜色,是依据中国传阴阳五行说而定,“五色”中的白、青、黑、赤、黄对应“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还对应“五方”中的东、西、南、北、中。其中土位于中心部位,土即地,地即帝,故黄被定为帝王之色。《大清会典》规定,用于御殿朝贺及地坛祭地、先农坛和祭太庙等场合,蓝色用于祭天和天坛祈谷,红色用于坛朝,月白色用于月坛夕月。
在历代王朝的服制体系中,从治者到诸臣百官的服饰颜色都有所不同,十二章纹中各个章纹的色彩也各有差异。据《尚书大全》记载十二章纹的色彩为:山龙纯青,华虫纯黄作会,宗彝纯黑,藻纯白,火纯赤。如此就有白、青、黄、赤、黑五色,绣之于衣,即为五彩。
到了清代,十二章纹地位下降。当时满族人想以自己的服饰来同化,巩固治,于是,十二章纹遭受冷落,只能作为皇帝冕服众多装饰图案中的一种,如不细看甚至难以发现其位置。封建帝制从黄帝兴始到清朝覆灭,历经几千年更朝迭代,鲜有能完整传承之物,十二章纹却以其特方式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见证了中国几千年阶级治、皇权思想的兴衰起伏。因此,十二章纹不单单体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更是见证了中国古时候皇权、、、法制的历史。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