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为什么能成功实施?为什么各地诸侯没有反对的呢?

  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主要内容是将过去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变更为强制诸侯王把土地采用诸子均分制,把封地分成几个部分传给各个,分别形成直属于汉廷的更小的王国与侯国,达到分化、削弱诸侯王国势力的效果。

image.png

  汉高祖见到周朝采用封国制,王室长久但极为衰弱;秦朝采用郡县制而一六国,但迅速灭亡,因此采用了郡国并行制,认为是结合了封国与郡县的两种优点。西汉初,诸侯王的爵位和封地都是嫡长继承制,由嫡长子单继承封国,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

image.png

  汉文帝时,贾谊曾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汉景帝时鼂错执行削藩令,还一度引起七国之乱,虽然顺利被周亚夫平定,但根本问题没解决,汉武帝初年,“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师”,严重威胁汉朝的中央集权。

  因此元朔二年(前127年)正月,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推恩令吸取七国之乱的教训,不再强硬削藩,规定诸侯王除以世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为列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这使得诸侯王被“变相削藩”,避免激起诸侯反抗的可能。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导致封国越分越小,诸侯势力大为削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