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饭都是一两餐的 一三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一三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一三餐”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是约定俗成,有时甚至会因为只吃了两顿饭,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如今也有很多人,为了减肥、保持良好的身材,一天只吃两顿饭。而令人诧异的是,这种现象早在古时就有过,我们如今习以为常的“一三餐”的习惯,其实是后来才逐渐发展演变的。

image.png

  据《夏商生活史》记载:“商代人为两餐制,一餐是在上午进之,约当今7-9点间,称为‘大食’,一餐在下午,约当今15-17点间,称为‘小食’,两餐就食时间约定俗成,又被纳为时辰专名。”

image.png

  不单单是夏商时期,实际上,从原始开始,由于人们无法得到可并且充足的食物来源,人们的饮食是毫无规律的,有就食、没有就不食。随着从混沌到有序的文明发展,人们才逐渐开始规律性饮食。而当时的人们,每天仅早晚两膳,一两餐才是相当普遍的情形。

  为什么说一三餐是从宋朝开始的?

image.png

  宋朝之前,吃饭的多少似乎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依旧一两餐,只有皇室或者诸侯等富裕者才有能力一三餐或者多餐。但食两餐仍旧是他们约定俗成的观念。

  “积贫积弱”在很多人看来是宋朝的代名词,但实际上,宋朝或许是在对抗外来侵略时武力值稍显孱弱,但其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当时可谓是一度达到了顶峰。

image.png

  故而,一方面,因为宋代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繁荣、经济发达,居民生活能够相对富足安定,普通民众也开始有能力加餐。同时,宋朝取消了夜间宵禁,夜生活之前的朝代都要丰富很多,各种酒肆的地点也不再被。晚上人们都可以出门溜达,顺便加一顿“夜宵”。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演变,渐渐人们的参数就多了一顿,而改为了一三餐。

image.png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大了人们的体力劳动支出,为提供正常的劳动力产出,人们需要加大食物的补给。对于农民来说,“炎天长,午后必饥;冬月严寒,空腹难早出。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以早粥”。这里的“点心”和“早粥”都是临时加餐。因为体力支出,使加餐主要放在早晚两餐之间,并且逐渐固定化。

  由此可见,从整体上来说,人们中间加餐的主要动因,推想起来一是经济发展提升后可得到更多稳定的食物,二是为应对体力劳动的支出而临时加餐的逐渐固定化。

image.png

  不论是“夜宵”、“点心”、还是“早粥”,三餐的演变由来最初都是加餐。虽然早期三餐制在某些地区、某些阶层中也不断出现过,但普遍认为是宋朝的经济繁荣为其带来了最大的物质基础。宋朝以后,加餐更为常见,一三餐也开始逐渐普及。其普及或许经历了千余年,直至被人们普遍视为当然。

  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在未受到关注时,我们都认为是理所当然。却从未想过,这些理所当然的背后也是有着如此漫长曲折的发展史。

image.png

  参考资料:《补农书校释》、《夏商生活史》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