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曾三次拜访一高人,此人究竟是谁?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曾作《出师表》,其中有语“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庐之中。”,这便是“三顾茅庐”这一典故的由来!

  千百年来,“三顾茅庐”已经成为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代名词”,现在人们常用“三顾茅庐”来喻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但你知道吗,“三顾茅庐”求取贤才举动并不是刘备的“原创”,早在周朝时期,姜子牙也曾做过类似的事,只是事情的结局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姜子牙所拜访的隐士高人也像诸葛亮一样避而不见,但姜子牙可没有刘备那么好的耐性,三次过后,直接下令斩首,一代高人就此殒命!

  这位隐士高人是谁?姜子牙又缘何做出这等“病狂”的举动呢?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姜子牙其人

  很多人对姜子牙的印象都来自于《封神演义》中的形象,尤其是《封神演义》被改编为影视剧后,姜子牙手持打神鞭,大封诸神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实的姜子牙虽然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般神奇,却也足够传奇!

  姜子牙半生寒微,择主不遇,漂游不定,直到七十岁依旧孑然一身,一事无成,一身抱负难以施展,整垂钓于渭水之滨,等待机遇的到来!

  在姜子牙七十二岁那年,西伯侯姬昌在渭水之滨偶遇垂钓的姜子牙,一番攀谈之后,惊为天人,当即拜其为“太师”,姜子牙这才得遇明主,有了“发光发热”的平台!

image.png

  姬昌身死,周武王继位后,尊姜子牙为“师尚父”,将全部兵马交由姜子牙帅,姜子牙不负众望,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开创不世伟业,时人评价“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周朝建立后,姜子牙被封为齐侯,执掌齐国期间,姜子牙依旧兢兢业业,忠心报国,不仅为“成康之治”的开创做出大贡献,还使齐国国力蒸蒸上,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姜子牙在后世威望极高,备受推崇,文史典籍尊其为“百家宗师”,一些文学作品更是将其“神化”!然而在后人眼中俨然是一个“完人”的姜子牙,也有难以抹除的“污点!”

  二、姜子牙版的“三顾茅庐”

  周朝建立后确立了分封制,姜子牙因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成为齐国的开国君主,他执掌齐国期间注重引进人才,发展经济,因此当他听闻有一贤者名为狂矞,隐居在海边时,他便亲自去请,希望狂矞能够出山,辅佐周武王匡扶社稷,治理天下!

  没想到狂矞根本没有出仕之心,也足够狂妄,齐国君主亲自来请,他却避而不见,甚至一杯热茶也没有,姜子牙并未动怒,转身离去,没多久,姜子牙再次来请,狂矞依然闭门谢客,姜子牙又吃了个“闭门羹”,无奈之下,姜子牙只得打道回府。

  过了没多久,姜子牙又来了,狂矞故技重施,谢绝拜访!这次姜子牙可没有那么好的脾气了,直接下令掉狂矞!

  当时周公旦也听闻了狂矞的名声,亲自来请,没想到他晚来一步,抵达时狂矞已经成了姜子牙的刀下亡魂,周公大为恼怒,质问姜子牙为何滥无辜,关于这段历史,《韩非子》有相关记载:

  周公旦曰:“狂矞,天下贤者也,夫子何为诛之?”太公望曰:“狂矞也议不臣天子,不友诸侯,吾恐其乱法易教也,故以为首诛。今有马于此,形容似骥也,然驱之不往,引之不前,虽臧获不托足以旋其轸也。”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姜子牙认为狂矞虽然是大贤者,却目无君上,不遵礼法,心中更是没有尊卑贵,这样的人应当诛,或者恐怕世人效仿,就像一匹马一样,如果这匹马不听使唤,那么就算它再珍贵,也没有存在的价值!听完姜子牙的解释,周公默默无言,此事不了了之!

  三、那么姜子牙说得有道理吗?

  很明显,姜子牙的话挑不出任何毛病,当时商纣刚刚覆灭,周朝初建,正是树立威信,稳固治之际,若是人人都像狂矞这样不遵号令,“不臣天子,不友诸侯”,那么天下就没法治理了,所以姜子牙必须把这种苗头扼在摇篮里,避免其成为“星星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周朝最重礼法,孔圣人一生的志向就是恢复“周礼”,所谓礼法说白了就是尊卑等级,像狂矞这样狂妄自大的人,身首异处再正常不过,因此即使周公也挑不出姜子牙的毛病!

  小结:

  从大局来说,姜子牙狂矞没有任何问题,但很多人在感情上接受不了,认为姜子牙此举有滥无辜之嫌,有损他“完人”的形象,其实我们不能以现在的价值观来衡量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现在是法治,一切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仅仅因为闭门谢客就身死道消确实说不过去。

  但是姜子牙所处的时代还是奴隶制,甚至都不是封建,在奴隶制中,人命就如芥,像姜子牙这样的“上位者”,一句话就能决定很多人的生死,根本没有所谓的法律一说,从这方面来说,姜子牙对狂矞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狂矞虽然是贤者,但本质还是被治阶级,为了请他出山,姜子牙这位齐国的君主不顾百岁高龄,三次去请,可以说已经做到了极致,然而狂矞实在狂妄,竟敢冷落齐国君主,甚至不肯奉上一杯热茶,这难道是待客之道吗?这难道是贤者所为吗?

  如此狂妄自大,不识时务的人,死在姜子牙刀下,实在不足为惜,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没有足够的实力前,千万不要太“装”!

  话又说回来,诸葛亮若不是足够聪明,稍微“意思”一下就接受了刘备的邀请,恐怕也难逃一死,就算刘备“仁慈”,不会动手,他的两个兄弟可不是茬,断然不会放过诸葛亮!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