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综合实力那么强,最后为什么输得那么惨?

  金钱,作为衡量物质财富的手段,自古以来就牵扯到各个阶层的人心。历史上有无数个王朝,都因为金钱枯竭、财政停止运转而崩溃到灭亡。尤其是明朝末期,按照一些理论认为,明末已经出现了资本萌芽,既然明朝综合实力那么强,为何最终却输得如此之惨呢?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如果把明朝作一头大象,在与农民军和后金清军的作战中,他的失败是因为后方腿脚跟不上,从而在奔跑中,活生生被拖累,死在冲锋的路上。为何会造成这种局面?这从明末南京铸钱,呂维祺建议改革可以窥见一斑。

  明朝末年,南京铸钱还是按照旧时的惯例,但是官府,到处是徇私舞弊。在铸造金钱时,匠人经常会掺杂些杂质,这样每铸造出来一炉铜钱,常常会节省出来数十公斤铜材。而多余出来的钱财,通常被负责查验金钱的官员和民匠私分掉。这样流入市场的钱财质量低劣,这放到现在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劣币驱逐良币。到最后,威信丧失,再加之流入的钱财变多,经济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image.png

  时任京师官员的呂维祺看到这种状况,痛心疾首,便建议朝廷加快铸造铜钱速度。他认定,速度快则对较有利,速度慢的话,杂质会较多,有利于负责铸造的官员与工匠私吞。呂维祺建议将铸钱的频次从以前的三十天铸一次,改成十五铸一次。在铸钱之前,让工匠准备吃喝的油盐酱醋等粮食,并和一次铸钱时间加在一起,严格控制在十八天以内,如此两个月可铸三次钱。到停炉之,将工匠全部放出来,这样铸钱的速度加快,官员和工匠作弊时间变短,则私的铜就会较少。

  然而朝廷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是继续延续之前的惯例走下去。当铜钱失去流通价值,富人们都开始换成珠宝等贵重稀缺物品匿起来,于是到了李自成之后,李自成掠夺了很多富人的家产,凭这些财宝李自成养活了一支庞大的军队,然后着强大武力,消灭了大半个明朝。

  后来李自成到河南,正好遇到胆小怕事的河南巡抚李仙风。此人不战而逃,一直到心腹侦查得知农民军离开时,才匆忙带兵回到河南。此时尚固守河南的明朝官员邵时昌,在城池之上看到带着残兵败将逃亡来的李仙风,选择关闭城门,拒绝为其提供庇护场所。在邵时昌的心里,认定要为国捐躯,忠君赴死才行。但是城内兵力空虚,李仙风兵力确实还有些战斗力,也实在无法抵挡。

  邵时昌便假装屈从,表示要大开城池大门,迎接李仙风。然而等李仙风忘乎所以地来到城内后,邵时昌便让预先埋伏在城内的士兵,将李仙风团团围住,然后将其斩。

  看似两者毫不相关的事件,其实都是因为信任出现了问题。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个团体的未来,就是要相互依赖,共同奋斗,彼此协作才能越来越好。因为在的洪流中,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