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为什么怒斥包拯不廉洁?包拯最后的死因是什么?
包拯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包拯不廉”,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上书包拯,一石激起千层浪,欧阳修又为何直斥包拯不廉呢?
包拯出身官宦之家,自幼得父母言传身教,遂养成忠诚厚道之品行。北宋仁宗五年,包拯考中进士,其仕途开端就由知县做起。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一直是包拯自勉之信条,其心中只有国家社稷百姓民生,遂一心为民敢于犯上直谏,从不顾惜自己的安危与名声。
包拯既没有传说中铡,也没有传说中的尚方宝剑,可其为百姓审奇狱断冤案一样法不容情,成为可以救百姓于水火,可以为百姓伸张正义的青天大老。
包拯不苟言笑,尤其对欲向其行贿之人更是一脸阴沉。包拯之刚正硬性,就连皇亲国戚都怵其三分,遂民间传言只有老与这个铁面包老头用钱买不通。包拯就凭着如此清正廉洁忠君爱民之心,一路升迁至开封府尹。
话说北宋仁宗朝管理财政的三司使张方平,利用权力之便趁机以超低谋夺他人豪宅,后因事主出事而曝光。
包拯闻知此事,自觉三司使乃管理国家钱财要职,容不得一丝贪念,遂大力张方平。随之仁宗免去张方平之职,又任命宋祁为三司使。
可包拯却觉得宋祁虽没有贪污之实,但还有生活糜奢等诸多毛病,也不是三司使合适人选,遂又宋祁,吓得宋祁不等仁宗发话主动请辞。
三司使位置再次出现空缺,张方平有才无德,宋祁马马虎虎还行却有生活小节等问题,仁宗思谋良久也只有清廉自律的包拯是最佳人选。
于是宋仁宗立刻宣布包拯继任三司使,包拯性格直爽未做推脱即接任此职。朝野为此一片哗然,这也成为欧阳修包拯不廉耻之因。
其实欧阳修亦是清廉之臣,他包拯并无私人目的。只不过欧阳修更注重名声,注重自己在人眼中的样子。由此欧阳修认为包拯强势两任三司使,而自己未谦虚推让就直接上任,不仅给世人留下倨傲不懂礼仪之感,亦是取了不该取的东西。
欧阳修历经宦海沉浮,自知官场险恶,其包拯亦是深怕其被政敌抓住把柄诟病,遂给予提醒以回护包拯周全。
虽然包拯感觉欧阳修所言有些道理,并请辞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但宋仁宗找不到三司使合适人选,最终依旧由包拯担起重任,而且包拯做的也相当称职。欧阳修看到包拯安全度过了风险期,遂也就不再反对包拯担任三司使了。
包拯从不重视名声等虚的东西,只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自己认为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不管人怎样看都会坚持去做。
包拯心中没有虚无名声掣肘,相欧阳修而言是更为纯粹的廉洁之臣。由此宋仁宗对包拯为国为民不畏强权的刚正大为赞赏,一直信任重用包拯。
包拯年近七旬时已官至枢密副使,却依然夜以继劳国事,终有一天口吐白沫晕倒在朝堂之上。
宋仁宗闻听包拯病倒心急如焚,遂亲派太医诊治并送来汤药。可包拯病症未见任何起色,其弥留之际给只有五岁的包绶留下家训遗嘱:如果包氏子孙后为官贪污枉法,不能写入包家族谱,死后不能葬入祖坟。并要将此家训刻在院中照壁,以便夜提醒训诫子孙。
从发病到去世只有短短13天,千古忠臣包拯撒手人寰,享年只有64岁。包拯生前为民不惧权贵得罪人太多,家人深怕有人报复盗墓,遂造了21口棺材,送殡之同时抬出四方城门,然后分散建造21处坟墓 。
无人知晓何处才是包拯正葬身之处。直到包拯去世九百余年后,我国才发现了正包公墓,并通过高科技检验证实墓中骨骸确实是包拯,但发现其骨中汞元素含量远超正常人指标。难道古已有之的有关包拯被人害致死的传言是的吗?
宋仁宗下说
有传言称宋仁宗在包拯病后赐汤药将其。但我们查找史料典礼寻不到宋仁宗想加害包拯的蛛丝马迹。
宋仁宗就是传说狸猫换太子,被包拯打龙袍的那个皇帝。可历史上实的宋仁宗却是屈指可数以仁治国的有道明君,对包拯直言冒犯之言从不以为逆。
有一次宋仁宗宠妃张贵妃吹枕头风,想为叔叔张尧佐谋个宣慰使的肥差。话说张尧佐为官并不贪婪,可包拯却觉其天资平庸,不能胜任宣慰使重担,遂连续七次上书坚决反对张尧佐担任宣慰使。
据说当时包拯侃侃而谈,唾沫星子喷了仁宗一脸,气的仁宗脸色变得惨白,以致君臣关系一度弄得很僵。但是宋仁宗并未发怒,反而听从包拯谏言撤销了张尧佐的任命。宋仁宗面对哭闹不止的爱妃,也只能无奈的说一句:“你想为叔父谋求个肥差,却忘了御史是铁面包拯啊!”。
既然宋仁宗被包拯当众直谏弄得如此下不来台,都未治包拯不敬之罪,那他在包拯老病之时又有何必要加害呢?
更何况包拯就是宋仁宗为巩固江山社稷竖起的一面标杆旗帜,包拯威名远扬离不开宋仁宗的信任支持。宋仁宗与包拯不仅是君臣,更像惺惺相惜互相成全的朋友。
而且北宋仁宗朝能涌现出大批诸如欧阳修、范仲淹等名垂千古之臣,皆离不开宋仁宗之仁德。那么于情于理,宋仁宗这样的仁君要害包拯不符合正常逻辑思维。
我们再看包拯死后,宋仁宗不但悲痛欲绝,命全部官员放假一天全到包府吊唁,同时又给包拯包绶加封官职,并赐包拯孝肃之名。
我们试想如果宋仁宗包拯,为何待包拯家人?为何如此悲痛欲绝?又为何赐给包拯“孝肃”这样高级评价?
再高明的演技,亦演不出那种失去朋友后痛彻心扉的悲伤。我们从仁宗在包拯死后表现来看,宋仁宗说不可信,这只是一个毫无根据的怀疑,根本站不住脚。不然宋仁宗就是演技超乎常人的天才演员。
仇家下说
也有人觉得包拯病程只有短短13天,而且包拯骨中汞元素含量超标,有可能就是其仇家。不过现古学家经过高科技手段再次检测,对包拯被人害死说存疑。
汞在古时候来源除了砒霜,就是朱砂。砒霜所含主要成份是砷元素,可包拯骨骸中并未检测出砷元素,遂就剔除了包拯因砒霜中的可能性。
随后考古学家再次对包拯骨骸中汞超标问题多方检测求证,确定包拯体中汞应来源于朱砂。
古时候经常在死者棺椁中放入朱砂防腐,以保持死者容颜不腐。由此宋仁宗痛失爱臣不其腐烂为泥,遂下令将朱砂放入包拯棺材中防腐,应属高概率事件。
再有朱砂还有中药功效,小剂量朱砂可以治疗疾病。后又经考古学家多方检测并查阅典籍求证,包拯生前确实服用过含有朱砂成份的中药。
由此如果朱砂作为防腐剂或中药被使用过,包拯骨骸中必然会汞含量超标,那么包拯就不是直接死于汞中,不是被人,大概率属于正常的生老病死。
我们根据朱砂素有清心安神之功效,再结合包拯病发时的症状推测,包拯大概率属于老年心脏病猝发。更何况包拯心底无私,在当时民间早已是神一般存在,纵使其得罪再多人,可谁又敢加害如此不惧鬼神刚正不阿之人呢?可见包拯确应死于正常的老年性心脏病之类疾病。
包拯一生嫉恶如仇苍天可鉴,其为国为民奋斗到最后一息终得终。包拯逝后,包氏家训代代相传,其子包綬及后世子孙皆清廉为官清白做人,包公精神也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主流精神价值观。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